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0的文章

金權遊戲1~2季

圖片
Glenn Close飾Patty Hewes 打官司可以打到這種程度,前所未有,也讓人開始質疑:律師,究竟為何而戰?金錢、名譽、權力與性命,想要通通都保住,是不可能也不公平的。 極有魅力的開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IOTeIix-2c Glenn Close,典型的惡女形象,【致命的吸引力】與【101真狗】的那個瘋女人與壞女人,到了【金權遊戲】已經進化成陰險毒辣的女魔頭;無需瘋狂也不用耍賤,她的魅力足以使喚一群菁英為她賣命,即使甩開也像哈巴狗一樣鑽回來求她,她永遠都讓你離不開她。 第一季預告(不太清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Iinow-eyI&feature=related Rose Byrne飾Ellen Parsons 本劇導演艾倫庫特,導過【黑道家族】和【慾望城市】兩個經典影集。與Glenn Close對戲的有曾演過【特洛伊:木馬屠城記】的Rose Byrne。這個選角很特殊,因為Rose Byrne有一種搖擺不定、難以預測的感覺,基本上她是良善傾向,卻有一種感傷的宿命形象;可是她也不見得是悲劇人物,她還有求生與墮落的雙面特質,或許是這種不確定性連Glenn Close難以掌握,所以她們之間的關係是一支岌岌可危的平衡木,隨時有人會舉起這根平衡木,把對方打得腦漿四溢。 第二季預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2pM7NGhvQE Tate Donovan是難得一見的男性調劑,他夾在兩個女人之間,又是下屬又是上司,他對Glenn Close忠誠一世,卻又經常被一些非常隨便的方式一腳踢開,使他萌生怨氣而背叛一時,在如賭氣般的行為後又爬回她身邊宣誓效忠;他對Rose Byrne是照顧的,也是個忠實的朋友,他們經常結盟對抗Glenn Close,但Tate Donovan總在臨門一腳抽手,他的忠實總「不到位」卻又誠懇至極。 第三季,Rose Byrne,期待你回來。 第三季預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R3o9JMWrk 參考資料 http://stars.udn.com/star/StarsContent/Con

6個大師的童年

圖片
這張圖片真省事 http://cineplex.pixnet.net/album/photo/106668118#pictop C說這部片根本是來 騙錢 的。 我必須說,這部片想重現六位電影大師的童年如何影響他們成年的創作,事實上有大部分的想像在裡面,有點像是為了符合大師風格而刻意拍出的大師童年。我想大師們的童年往事都有所本,但其中的情感與細節是否如創作者所表達,絕對是一個問號。 童年的任一片段,不代表就是踏上電影這條不歸路的契機,因此如果將本片定位在「大師如何愛上電影」,你一定會摸不著頭緒;我們只能把他們小時候背莎劇或得知家族驚人秘密當作軼事,這些事件也只是他的文藝與人格養成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也沒有決定性的事實。 對影迷而言,本片帶來的興奮感,就像是追星一族對偶像的種種皆有興趣,多知道一點也無妨,但是不知道絕對沒有什麼大礙。本片 隨機 選擇的六位大師:佛列茲朗 Fritz Lang 、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 、賈克大地Jacques Tati 、英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 以及尚雷諾Jean Renoir 等都是這次創作者藉以炒作的對象。 佛列茲朗 Fritz Lang是我唯一不太認識的導演,童星滿帥的,其家族秘密也真夠驚心動魄,但在我看了一點《大都會》後,還找不到連結在哪;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就是那個永遠高掛影史第一名的《大國民》的導演,童星和導演形象相符,我唯一比較能想到的就是他與母親的感情可能和《大國民》有些連結,當然這個C比較熟;賈克大地Jacques Tati的故事與《我的舅舅》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排列感嗎?我差點以為在演《放牛班的春天》;英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那個殺人案,我保證,真的沒有什麼關係,想了解他就直接看他的作品吧!不過童星很可愛;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童年被刻意處理得和他的驚悚片風格很像,滿矯情的,但他與母親間的關係值得討論,那名飾演母親的演員和《白色緞帶》的管家角色好像……(當然不同人);尚雷諾Jean Renoir的故事,童星很俊美弱小,森林的朋友黝黑強壯,真是完美的 攻受組合 ,但是只看過《大河》的我真的沒看出C有看到的影像美學在哪,只是想說童星和導演形象差得可多了。 相關影片 6個大

十一月的孩子

圖片
女人只是路人甲 男人是開啟事端的禍首 也就是寫作教授 去年金馬國際影展有「速寫東西德統一二十年」的主題,但是沒有放進本片;本片遺世獨立在真善美戲院放映,既然是有獨立放映過,未來可能會出DVD的,對本議題有興趣者可參考,土豆也已經有人上傳了,時間大約95分。 非常正的女主角 女孩與母親為同一人飾演 近年來德國自婊兩大主題:納粹與東西德統一,兩者其實是相連的,但卻又是年代相隔較遠的端點,所以就變成分別處理。 柏林圍牆倒塌,使無數分隔幾十年的家庭得以重聚,但是時間造成的隔閡可以讓情感再度融合嗎?我想不用德國的例子,看兩岸,看我們的例子就可以知道,這麼多年了,陌生與不信任感依然充斥整個社會。 本片將這種情感具化成一個女孩對自己母親的記憶與追逐。一個在東德,從小由外祖父母撫養長大的女孩,遇到一名來自西德的寫作教授,說要寫一個故事,其實就是女孩母親的故事;女孩對父母親均沒有印象,直到探問周遭人才得知驚人真相。 女孩從一開始有些被動,沒有太大興趣,到後來激動不已,積極尋母的行動,是這個故事最引人的懸念。在故事裡,許多人都面對東西德的居留訣擇:究竟是好好在東德生活?還是奔向自由西德?尤其在1980年代,局勢似變而未變,滿是渾沌的景況裡,沒有人知道未來是一片光明?還是犧牲在歷史洪流裡?導演可能有點傾向,但大致上未下獨斷。 時代造成的傷口要多久才能撫平呢?我以為撫平還不夠,要記住才是最難。 圖片來自真善美官網 http://www.movie.com.tw/wonderful/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0&Itemid=70

決戰時裝東柏林

圖片
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tc/ff/ff-1-cont.aspx?id=f-09-138&sec=s-09-02-02 本片是版主唯一拿公關票看的場次,本來以為沒有機會看了,感謝力昕。 同時我很幸運看導演場,也就是會後有導演座談會的場次。本片導演是馬可威姆斯,他紀錄東西德統一前後,以及二十年過了的「時尚歷史」。 這部片拍完好幾年了,導演帶著這部片到很多地方放映過了,但是直到去年才有機會在金馬國際影展播放。當天可能因為冷門場次的關係,人有點少,但是影片結束時觀眾的熱情久久不息。 據導演說,這部片在各地都很受歡迎,除了西德以外;西德的反應是「不置可否」,但吊詭的在於:導演拍攝本片的首要觀眾目標就是西德!統一二十年來,東西德之間的矛盾與不平衡始終存在:西德人認為是自己「接納」東德人,東德人則難以消受這種傲慢的恩情。 導演年輕時曾是東德的時裝模特兒,他在當時曾與其他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辦過一場「前衛」的時裝秀。前衛不只是藝術上的意義,還包括當時的共產社會;因此他選擇了如此題材來拍攝,「重現」前衛,又或者是「仿擬」(parody)前衛?說穿了這算是一種回憶當年的方式,目的是想告訴觀眾,尤其是西德的觀眾:「我們當年思想也很進步的好嗎?沒有東德的配合,你們以為靠你們西德單方面就可以統一了嗎?」 可惜此次重現是一個模仿罷了,就像是把家庭錄影帶重製作,再播放一遍而已,這個呼喚的意念太薄弱了。

警察,形容詞

圖片
難得看到羅馬尼亞的電影,之前只有看過《四月三週又兩天》。 這是2009年的電影,並且在金馬影展播放,看的人還不少。本片是一個很寫實的劇情片,但絕不如簡介上寫的那樣,是一部「黑色喜劇」。 「一個警察明知法令條文即將因改朝換代而修改,所以不願按長官意思立即逮捕一名涉罪不重的學生,卻陷入兩難處境。」所以整部片就是在看這名警察跟監,以及與長官斡旋的過程,稍微有那麼一點沉悶。 這名警察很正直,也很嚴肅,但是他周遭的人物卻滿荒謬的;當然從這一點上看,是有喜劇的特質,但或許是文化差異的問題,我或當場的觀眾並未抓到發笑的點,而是直接跳到笑過以後的沉思。譏諷則是有的,尤其一段長官拿本字典解釋法律的情節,讓我感到:「果然掌有權和勢的上司和老闆都是萬惡的!」 長官已被體制化,同時也習慣了,甚至感到光榮;警察也是,但他所處的位置讓他還有衝破的可能。但隨著劇情發展,我可以預期他「完全體制化」就差那麼臨門一腳,他絕對會踩著那群青少年的「屍體」升級的(誤)!所有的小細節都顯示他逆來順受,不擅言詞,被煩擾也不知如何表達,只有忍耐;種種跡象使得結局的訣擇是早已註定。 據點本片在坎城首映是掌聲如雷,以它的節奏速度當然是沒問題,劇情也尚算合理,但不到驚喜的地步。到目前為止,羅馬尼亞電影是個拿獎能「地」,期待可以看到比較cheer up的電影。 圖片與簡介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tc/ff/ff-1-cont.aspx?id=f-09-016&sec=s-09-03-02

中國非主流搖滾(六)

第五部分 腰樂團 來自雲南昭通,昭通市是中國雲南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歷史悠久,古稱「朱提」、「烏蒙」,為我中國古代南方絲綢之路重要的一站。腰樂團五年前與摩登天空簽約,但在第二張專輯前即解約;後來團員之間不合,在錄了最後一張專輯後即解散。 2005年,腰樂團自費錄製的第一張專輯《我們究竟應該面對誰去歌唱》曾經獲得第六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年度最佳新樂隊提名。2008年1月28日,他們的第二張專輯《他們說忘了搖滾有問題》全國正式發行;這一次,腰樂團也完整的印出了專輯歌詞(由於某種原因,他們的第一張專輯沒有印歌詞)。2007年九月底,主唱劉濤親自前往廣州,與獨立音樂廠牌「元音唱片」共同商討此張專輯的發行工作。他們是以自己的「局部娛樂」製作機構的名義聯合廣州獨立音樂廠牌「元音唱片」共同發表。新專輯的全部錄製和混音是在昭通完成的,共花費半年時間。曲風與第一張有著明顯的出入。如果不認真的聆聽和思考,很多人會以為這是一張優美的抒情專輯。 劉濤在專輯中創作的與電影同名的〈高山下的花環〉,是獻給1979年中越戰爭所有陣亡者的,共有4至93歲不等的137個人參與了人聲採樣。其實劉濤的父親就是這部中國大陸1984年的電影所描寫的主角。這場戰爭可說是1970年代末期最大的邊境衝突。 李存葆將這個事件寫成中篇小說,後來才被改編成同名電影。故事圍繞著一個普通邊防連隊在戰前、戰中和戰後的生活進程,塑造了眾多的豐富的藝術形象,並展現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用比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來再現對越自衛還擊1這一歷史事件。 註1:中越戰爭又稱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廣義上是指79年到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衝突),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則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境戰爭。(維基) 節錄來源 腰樂團發第二張專輯《他們說忘了搖滾有問題》http://music.yule.sohu.com/20080202/n255039307.shtml 相關資源 《我們究竟應該面對誰去歌唱》http://www.xiami.com/album/15745 《他們說忘了搖滾有問題》http

派蒂史密斯‧搖滾‧夢—龐克詩人

圖片
From Official Site 我知道大家都尊稱她為「龐克教母」。 但是從她三句不離Bob Dylan,種種可愛又率性的作風來看,她和我們印象中”Nana”、或是《龍紋身的女孩》裡的莉絲完全不同,即使音樂上,她也和Bob Dylan一樣是個「詞作家」;她比較像詩人,而不是暴烈狂吼的明星。 當然這只是我的觀點而已,對於音樂類型不夠熟悉的我,也不可能去決斷「龐不龐克」的問題,一切只是fu罷了。從她那張經典專輯”Horses”聽起來,她就是一個擁有歌聲渾厚的本錢,能和如Joan Baez一拼的歌手,你聽了會難忘的聲音與歌詞。 我個人反倒喜歡一首她和The Eagles的Don Henley合唱的”Sometimes Love Just Ain’t Enough”,是流行樂風,1992年的單曲,當時非常受歡迎,歌詞是用一種慨然與了然的態度看待愛情的逝去。她在2006年左右進入搖滾名人堂,無疑是一代傳奇。 拿她和Joan Baez相比,其實是感覺兩者有相同的氣質。只是Joan Baez年紀稍長,近年鮮有作品與演出,當時為反對布希出來唱歌已是江河日下;派蒂史密斯的現場很有感染力,唱歌與念詩均是,她一直保持著那種氣質與音色,我甚至找到一個她和偶像Bob Dylan近年合唱的”Dark Eyes”,完全是天籟。 導演史帝芬塞布林為拍這部電影,跟了派蒂史密斯十一年,很有耐性的與她創造了一個精彩的人生段落,一派的藝術家熱情,一貫的創作志向,以及一種可鑑的時代精神。 相關影片 Sometimes Love Just Ain’t Enoug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dzbjUWu2VU Now I don't wanna lose you, but I don't wanna use you just to have somebody by my side And I don't wanna hate you I don't wanna take you But I don't wanna be the one to cry That don't really matter to anyone, anymore B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