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0的文章

太琪

圖片
http://iphoto.ipeen.com.tw/photo/comment/200906/cgm6589e4effaae482669c8cdf7c8306a01711.jpg 高中畢業旅行的晚上,同學們都會湊在一起聊天打牌,鄰近房間也會過來串門子,使得原本住八個人的空間,又多了四到五個人,好不熱鬧;有人提議來聊真心話,於是關了燈,每人一支蠟燭,圍成一圈坐在地上。 要聊什麼主題呢?白安看著四周黑暗,氣氛陰涼,很壞心地說:「不如就聊大家最害怕什麼吧!」在這種空間條件下實在很適合這種話題,於是大家就鬼使神差地同意了。既然是白安提的,就從她先開始: 「我最害怕昆蟲類的動物。」 「有特別哪一種嗎?」有人發問。 「你們想得到的我都怕。小的時候給蜜蜂螫過,簡直痛爆了,別看牠們小小的,可是似乎都有尖銳的利器,好像隨時都要扎你一樣,真的是很可怕。」白安身子有點顫抖,看來昆蟲真的是她的惡夢。 接下來輪到Joyce。 「我最害怕人群。」 「耶?那現在……」 「現在不算啦!十幾個人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何況你們都是我朋友,我害怕的是街上陌生的人群,我不知道要如何在當中自處,好像別人都在觀察我的一舉一動,好怕下一刻就會出糗,就會被嘲笑。」Joyce說完以後有些黯然,我摟摟她表示安慰。為了轉移大家的尷尬,我自告奮勇當下一個。 「我最害怕鳥,很怪吧!」 「什麼?鳥有啥好怕的,妳被啄過啊?」 「當然不是啊!就……我個人對羽毛類有點排斥,摸起來就……啊!!!誰呀!這什麼東西!」白安不知道什麼時候到我背後,拿禦寒的羽絨衣帽子鬧我,真是……我也轉過去鬧她,大家都笑岔了氣。 這個時候有個聲音:「你們也太膽小了吧!」 我們停止打鬧,看到一旁有個人躺著,沒拿蠟燭,一臉剛睡醒的樣子。原來是景文,她好像還在打牌時就睡著了,所以之後玩真心話時就忘記她了,她大概是淺眠被吵醒的吧! 「昆蟲打死就好啦!人群你就拉個人陪你上街,至於鳥嘛……現在大城市裡能見到鳥的機會不多,更何況你也摸不到。」 景文幾句話就讓我們的害怕變成軟弱的藉口,真讓人不爽,我就不信她沒有害怕的東西。 「我?拜託!怎麼可能有?」 「怎麼可能沒有?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東西。」 「就是沒有啊!誰像你們那麼膽小?」 就在我們爭辯不休時,向藍爆料了:「她有!她絕對有害怕的東西

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

圖片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lookinside.php?item=D020021684 布紐爾,布爾喬亞,令人輕蔑卻又不得不重視的群塊。 「拘謹」是廣義的,形容布爾喬亞階級種種自成習規的倫理道德;階級問題如此敏感,先問問筆者自己:我自詡為哪個階級? 恭喜!榮登「五樓自婊」一枚。生為布爾喬亞階級,長為布爾喬亞階級,未來如果真的照著既定計畫前進,筆者前前後後、裡裡外外、不折不扣就是個布爾喬亞!嗚呼哀哉! 筆者虛情假意的一面,便在應酬親戚間,和片中觥籌交錯的情景差不多。布爾喬亞階級有個最大的優點,同時也是最嚴重的致命傷:為上層社會和底層社會的中界,可以過著庸庸碌碌的日子,亦可伺機享受一番;既可上批豪門浮華,又可下嫌寒門窮酸。 難過的是本身定位上不上,下不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上批豪門浮華時,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下嫌寒門窮酸時,是「笑貧不笑娼」。貧富使人扭曲,於是布爾喬亞階級又設定各種目標,只要賺到多少錢,爬到一定地位,即非富豪,亦非乞丐,延伸到精神層面,成了米蘭昆德拉的「媚俗」(就連賣弄這種文學作品知識的行為亦然)。 布爾喬亞階級之所以值得注意和討論,是因為他們佔據社會的絕大多數,久而久之,其一舉一動的效力只略略輸給法律。布爾喬亞階級滿口抱怨,卻早已是既得利益者。

狼的諾言

圖片
隨機選取 http://bz.ttbz8.com/动物壁纸/动物合集/狼的写真/1024x768/狼的写真_013.jpg 其實我覺得原書名《狼的諾言》也是挺貼切的,只是為了吸引讀者能再看續集,改成現名《狼紀年:太古的戒律》也無可厚非。 不知作者背景如何?我從未看過可以將動物擬人化至好似前世就是一隻狼,在四萬年前,在一萬四千年前,在大自然裡奔跑跳躍、逍遙獵殺。 本書更為特別之處在於出色的第一人稱之敘述觀點。私自認為作者有如向《白牙》、《野性的呼喚》傑克倫敦拜師,進而完全投入到狼群生活裡,而將人類﹙外力﹚的成份減至最低最低;這可能也是作者將年代設定如此久遠之故。 書的序幕設定在四萬年前,狼與人的共獵關係。原本應該要引人入勝的,不知怎麼就像是點著了鞭炮卻沒能爆開,短短幾頁人狼建立關係後,突然就跳出了真正的主角,且與序幕幾乎沒有必然之關係;直到看到後來兩個時空的連結豁然開朗,回頭再看序幕,發現了問題所在:四萬年前的故事太短了,也許一萬四千年前的故事發展可以讓讀者「想當然耳」地去聯想到,四萬年前的人狼平衡必定在某個時間點破壞掉了,但是序幕應該就要寫到這個破壞點,才能使一萬四前年前凱拉的顛簸歷程更具說服力與必要性。 我自己對於狼特性的了解,就在於團結與忠誠。由此而延伸出凱拉與其狼群「幫派」一樣的生活方式:對內嚴守紀律、自有家法;對外堅固防守、道義行事,首領心狠手辣,屬下互相爭鬥,幫派各據山頭,其利益與信念被擬人化到極致,卻不顯突兀感,作者頗有功力。 凱拉的幼獸成長歷程是本書鋪陳極多的部分,個人本來有些懷疑狼的生態有何可描寫?四萬年前或一萬四千年前的生活,無論何種物種,都不是我們可以想像得出來的,甚至很擔心會看到很多生物學考古學的專有名詞,霧煞煞又沉悶不已;但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完全摒棄了艱深的名詞堆砌,而是訴諸於情感上的,或純粹動物行為的具體描述,套入人類的心理模式,讓讀者完全地進入狀況,急切地想要知道凱拉能不能扭轉命運,得到認可與榮耀? 除了狼群外,作者也有一些著力在渡鴉的部分,一開始我視其為配角而未多加注意,後在凱拉不斷冒險去接觸人類時,我就注意起一直跟著她的特力圖了。特力圖在渡鴉群的角色似乎與凱拉有相似之處,但是頗為模糊而神秘;我以為他與凱拉的關係是一種共生的友誼,有時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