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1的文章

小記《馬拉度納︰庫斯杜力卡球迷日記》Maradona by Kusturica

輝煌過,荒唐過,人生就算有了「後悔藥」也無法一筆勾消。 傳奇與神話。Maradona的離經叛道抑或頑童性格,在種種媒體紀錄上令你難忘。 興許是世足賽再起的熱潮,也可能是我對Kusturica這樣特別的導演,會瘋迷足球傳奇人物感到莫大的興趣,於是我開啟放映機,目視兩位世紀風雲人物的親密互動。 也許我不應該這麼驚訝於他倆的關係。片名首先注意非Maradona莫屬,很吸睛;但是副標的Kusturica是驚奇,不是比較深入看電影的人是無感,影癡卻是大大地震撼,當然會去找原子映象DVD來看的人也以影癡居多就是。儘管各方面都不一樣,兩人卻都有著相當類似的左派傾向;兩者的互動毫不生澀,進入彼此的世界也好似無所阻礙,共通的政治話題是一個重要關鍵。朋友般的相處幾乎讓Kusturica也成為影片的主角,這個紀錄片的導演並不總是躲在鏡頭後面,而是「涉入」並製造「紀錄」。 Kusturica並未真正製造一個議題,關於Maradona的「什麼」,而是拜訪他,連正式的訪問也稱不上。只是一些對談、聊天,正如同日記、隨筆一般的影像,作為觀者,這部紀錄片是Kusturica眼中的Maradona,偶像的抑或朋友的,以及只可能在朋友面前才透露的,Maradona的心裡話。Maradona並非我這個年代的球星,但對足球稍有了解者無不聞其大名,這部影片並不致令人完全狀況外。

華麗年代《Nine》

許多人都被這部電影的大卡司迷惑了眼,殊不知這就是Federico Fellini《8½ Otto e Mezzo》的翻版。 這部片是歌舞片,比起原版有較強的娛樂效果,在劇情上則略顯無新意,結局有大改,但我個人認為淪為平庸。 原版有很強的夢境感與哲學性,新版就太像服裝秀,情感處理起來相當「速食」,說寫實也不算很寫實,因為非常好萊塢,即使故事背景發生在義大利(完全遵從原版設定),那都只是致敬性質較大的花花世界。 我當時完全是衝著Daniel Day-Lewis去看的。在我第一個部落格的相簿裡已然顯示對他的欣賞,也有信心他能夠詮釋出新的、有別於Marcello Mastroianni的瓶頸導演。影片結束,我認為他沒怎麼發揮到,編劇寫爛了,Daniel Day-Lewis的氣勢也沒了,甚至輕浮得很。 導演是《Chicago》的導演,《Chicago》如此嗜血腥辣,正合好萊塢的調調。可來到本片就摔跤。在《8½ Otto e Mezzo》與本片之間,演變過程為「電影《8½ Otto e Mezzo》」→「百老匯《Nine》」→「電影《Nine》」,百老匯《Nine》成功地改編並獲東尼獎,本片則抽掉了舞台性,啥都沒超越,遑論高高在上、留名青史的電影《8½ Otto e Mezzo》。 可能是一種懷舊情感,在那個年代Fellini開創傳奇,也逕留後人浪漫一番,故在現在導演忸怩作態的parody之後,我們面無表情地回頭離開。 《Nine》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dRQSbZvfc 《8½ Otto e Mezzo》我最喜歡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owGcY9wnfs 《8½ Otto e Mezzo》的經典開頭夢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mEqBdde5H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