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年代《Nine》

許多人都被這部電影的大卡司迷惑了眼,殊不知這就是Federico Fellini《8½ Otto e Mezzo》的翻版。


這部片是歌舞片,比起原版有較強的娛樂效果,在劇情上則略顯無新意,結局有大改,但我個人認為淪為平庸。

原版有很強的夢境感與哲學性,新版就太像服裝秀,情感處理起來相當「速食」,說寫實也不算很寫實,因為非常好萊塢,即使故事背景發生在義大利(完全遵從原版設定),那都只是致敬性質較大的花花世界。

我當時完全是衝著Daniel Day-Lewis去看的。在我第一個部落格的相簿裡已然顯示對他的欣賞,也有信心他能夠詮釋出新的、有別於Marcello Mastroianni的瓶頸導演。影片結束,我認為他沒怎麼發揮到,編劇寫爛了,Daniel Day-Lewis的氣勢也沒了,甚至輕浮得很。

導演是《Chicago》的導演,《Chicago》如此嗜血腥辣,正合好萊塢的調調。可來到本片就摔跤。在《8½ Otto e Mezzo》與本片之間,演變過程為「電影《8½ Otto e Mezzo》」→「百老匯《Nine》」→「電影《Nine》」,百老匯《Nine》成功地改編並獲東尼獎,本片則抽掉了舞台性,啥都沒超越,遑論高高在上、留名青史的電影《8½ Otto e Mezzo》。

可能是一種懷舊情感,在那個年代Fellini開創傳奇,也逕留後人浪漫一番,故在現在導演忸怩作態的parody之後,我們面無表情地回頭離開。

《Nine》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dRQSbZvfc

《8½ Otto e Mezzo》我最喜歡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owGcY9wnfs

《8½ Otto e Mezzo》的經典開頭夢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mEqBdde5H0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金都茶餐廳試解

[轉貼]經典戴帽抓頭文-余光中-狼來了

分離很容易,但相繫何其困難— 重讀齊格蒙.包曼《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