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3的文章

2013「臺前」劇場服務培訓課程心得&對前台工作的淺見

圖片
http://www.yourart.asia/news/show/6436 前篇 臺前幕後 劇場全包 本次培訓課程的正確名稱實是「 2013 臺前幕後劇場服務培訓課程」,由台灣劇場技術協會( TATT )與國光劇團合作開辦,基本上是分為「臺前」前台班和「幕後」後台班,以「共同課—專業課—實習課」的方式完成研習。共同課是為兩班一起,講授臺灣表演藝術的概況、目前演出製作的組成、劇場概論以及劇場安全等基本知識,之後進入專業課才兩班分開。我參加的是前台班,故本文將主談「劇場服務」的層面。 我們總是忽略「基礎」          由於課程著重在前台服務,其角度也多是從場管出發,這與從劇團或演出單位出發的服務即有些不同。同樣是服務觀眾,場管並不能完全掌握演出的狀況,也對演出的前製作業,即「執行製作」的前置工作並無太多了解。場管前台掌握的是「現場」,也就是從整個製作的高潮處「演出」切入,其最重要的工作對象,是享受表演的「觀眾」,並能以其對場地的熟悉度,做最適切的動線規劃。          這是一個非常基礎的概念:前台服務是藝術的「服務業」。但在筆者過去的經驗中,前台服務實際上常是附屬的部分,尤其演出單位經常都是招募臨時義工來擔綱這樣一個重要的「對外」工作,臨時義工多為免費看演出,或是對劇團熱愛而報名,甚至有時是請親朋好友來支援,如此一來,經常是人情大過於專業,也難以要求服務品質。 目前有些大劇團有自己培訓的義工,到演出前台時確實比較能照顧到觀眾的需求,但是只能招募臨時義工的演出單位,到演出時就必須與場管相配合,這當中當然還有雙方的協調程序,但這已顯示對前台服務專業的要求日趨提升,前台與演出本身已是密不可分。          服務業在面對客戶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家的產品;前台服務在迎接觀眾之前,也必須對於劇場知識有透徹的了解。在這樣一套研習課程裡,劇場藝術本身的特質是什麼,服務流程架構等等,都是重要的功課。筆者認為課程最核心的,是講求心態的準備。所有的工作都必須建立認同感,前台服務能夠建立的認同感,其實就是對「現場」的處理。          李慧珍老師提出一個看法:「 都要做出差別,差別就是價值,有你沒你的差別。 」許多的瑣事人人都可以處理,但要做得漂亮,讓觀眾感受到服務的誠意,進而為整個演出的表現加分,這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