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不才多益765分享文-寫給地球村的學友們

    這次準備考試的一點小心得 。寫給地球村學友的碎碎念。文長慎入,不計文筆,廢話可盡量跳過。 前言     我的背景是中文系學士和戲劇系碩士 ,無論是考大學或考碩士大概都是 55-70 間的分數。這次決定考試其實滿臨時的,因為文法班的 A 曾經問過我有沒有考任何英文檢定的目標,後來 J 又告訴我把 TOEIC 的證照考起來對將來求職比較好,讓自從大三考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的我有種久違的「啊!英檢是吧!啊啊啊啊啊!小妹我不讀不講英文很久了啊!」的緊張感,最後推倒我懶惰意志的一根稻草是外師 Andrew ,當時他對我的英文表示肯定,覺得我可以往高級班去;早已數年不太理英文學習的我突然燃起一種熊熊的 對 Andrew 的愛的 積極感,再加上 A 和 J 的刺激,還有我對求職上英文的「略懂 / 中等 / 精通」的困惑與不忿,決定來一次「分數定江山」。 ( 誇口而已,不敢不敢 ) 這次的多益成績 : (2015/2/8 場次 ) 聽力測驗 385 閱讀測驗 380 總成績    765 準備方式     由於這是一次裸考的經驗,我提供的就是比較一般的、累積的方式。 聽力     聽力部分我認為有效的方式, 第一是「跟著月刊走」 。從開始學英文到現在我用過不少「品牌」,稍談一下 : 1.       我們地球村自創的雜誌其實還不錯,內容的深淺和排版都算是適合,再加上有中師外師的帶領,大家可以盡量利用和學習。 2.       AMC 系列的尚可,內容有點白 X ,但是適合學習。系列雜誌名稱 : A+ English →活用空中美語→實用空中美語。 3.       空中英語教室系列。這最出名大家也很熟,內容比較悶可是實用。系列雜誌名稱 : 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 ADVANCED 。 其他像常春藤或 CNN 我都有用過。可是我個人很不喜歡,排版相當擠而且...

一次纏鬥,世界就要崩潰《全家都去你家》

本文初載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14993 演出:嚎哮排演 時間: 2015/1/30 19:30 地點:思劇場 文 湯欣曄 ( 社會人士 )     《 全家都去你家 》 改編自雅絲米娜 ˙ 雷札 (Yasmina Reza, 1959-) 的 《 文明的野蠻人 》 (God of Carnage, 2006) ,故事講述兩對父母因為小孩打架而談判,從一開始的彬彬有禮演變到針鋒相對,再而歇斯底里互相叫罵,其中的機鋒言詞令人捧腹也使人警醒。看自詡為「文明人」的中產階級如何「動口不動手」,火花四射的口水大戰就此展開。     嚎哮排演的演出在人物設計上的明顯變動,即是將被打一方的父母,改成一對「父父」,將衝突轉變成「一般夫妻 v.s 同志伴侶」的對決,增加了筆者對戲的期待度;我原本期待能夠從家庭組成結構的不同,看到兩方歧異的處事態度。不過就整體觀看下來,我沒有感受到將原本異性戀夫妻的人物設計轉成同性戀夫夫的必要性。     雖然同性戀的議題不必被標籤化或特殊化,但是既然在改編上修改了人物設計,則應該對故事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就演出整體來看,同志伴侶的設計只有讓演員間的互動增添趣味,而事實上這對同志伴侶的形象、彼此間的互動關係等予人的印象是有些刻板的。到後來,劍拔弩張的家長關係轉變成夫妻伴侶間的怨懟時,「兩個丈夫 v.s 妻子與偏女性化的丈夫」 ( 措辭真難 ) 和原先劇本的「兩個丈夫 v.s 兩個妻子」的組合在表現上並沒有太多的差異,婚姻的難處似乎在每對夫妻 / 夫夫的關係裡都有類同。     夫妻各自是律師和理財專家,夫夫各自是家用五金行店主和作家,兩方都是中產階級,他們看似相對現實或敏感的個性,才是造成彼此衝突的最大因素。故事場景設定發生於夫夫的家裡,其中的家具擺設無不透露出這對同志伴侶的物質生活頗為富裕 : 整個的牆面書櫃,大量的書籍 ( 不乏原文原版書籍 ) ,年份考究的威士忌,還有招待客人時提供的獨家秘方手工水果蛋糕等等。夫妻則是職業說明了一切,尤其是在這 80 多分鐘長的戲裡,身為律師的丈夫就接打了 11 通手機,每通手機的對話都囂張不已,足見事業做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