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0的文章

瘋狂的石頭

圖片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nt/2006-11/20/content_5352800.htm 全片請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Ba4KnnA3Wc 看來就是這部片奠定了目前大陸的喜劇片模式:一群小奸小惡的小人物之間的鬧劇,不雷到你絕不罷休。 大量的方言也是這種喜劇片的特色之一,由於劇情緊湊、節奏特快,觀眾對於那些「咿咿呀呀」都有著新奇感,並且集中著高度注意力。 當然這也有些問題。就是如果沒有字幕或非方言地人,會慢慢顯出疲態,對於劇情難免丟三落四,後來我又多看幾部大陸電影,都有這樣的情形,以後再談。這部電影當然還是很成功的,畢竟它的影像已不用字幕也能理解,觀眾笑著喘氣時連螢幕都不見得看得實。 這片在大陸以外的成功自然靠行銷。略微注意影劇新聞的人大概都會有印象本片是有天王劉德華的強力口碑,其實本片還大陣頭的在北京舉行首映,擺明就是個國家氣派。裡頭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郭濤(海報中間張著嘴的)的演技,外表性格,感情真摰,看到最後大家都很同情他。 聽說崔健和陳可辛都喜歡這部電影的(這種觀眾的組成份子也挺逗),對於大陸電影陌生者,不妨從這種小品式的喜劇電影入手,不然大陸老是動不動就歷史古裝片,現在的速食觀眾們哪裡看得起這等講究!最近這幾年的華語電影都走「小兵立大功」路線,先試試水溫,賺下部電影的成本先,目前看起來成果都不錯,預計這種路線還得走個五年以上。 這年頭的電影設計得好不如說是設計得巧。大家都在已用爛的梗堆中選支亂接,誰接得好就能開花結果,所謂「原創」都是「解構」再「重構」,然後冠冠「後現代」之名,就可以行騙天下了。(這是什麼結論?!)

李米的猜想

圖片
第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JpWcsY6wBTQ 第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fxJZmyL8WAY&NR=1 第三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O1of-v4pwY&NR=1 第四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xQeXJhSpX9I&NR=1 第五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SJHxow4AC_Q&NR=1 第六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m8nCXy2CPYc&NR=1 第七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8em62deZEAM&NR=1 第八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egqQquHjnk4&NR=1 第九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tNwIH5ob8IE&NR=1 之前我寫【風聲】,提到張涵予參加金馬獎,提到他認為就入圍獎項分配,應該是李冰冰和他以【風聲】、周迅以【李米的猜想】入圍才對。 這個想法在某方面來看是對的。周迅在本片之演出比起【風聲】是比較寫實,不再那麼浮動的。 王寶強(集結號時還是小配角 本片是個從鄉下到城市找尋愛人的小嘍囉 他的演出生動 值得一看 我個人非常喜歡他)  本片與【集結號】頗有淵源,參與【集結號】的張涵予、王寶強與鄧超皆參與本片演出;同時監製者又是【風聲】導演陳國富。(說起來三部都有張涵予,難怪他對整個情況很了解的樣子) 本片的配樂是竇唯,風格與氛圍都易於辨認,他也以此片拿下去年金馬獎最佳配樂。導演是曹保平,據說是新銳導演,從整體來看是拍得滿不錯的。故事是關於愛的等待,等待你愛的人,你能等多久?再次面對他/她的時候,你又會怎麼做? 周迅飾演一個偏執等待的計程車女司機,整部電影裡她不斷地算著日子、信件數量等等,那些念起來頗有詩意的數字好似在幫助描寫愛人的容貌,好似數字加總起來、拼湊起來,愛人就會出現。在她所處的那個灰濛濛的城市裡,數字就如信念支撐著她的記憶與旅程的長度。 男生為大陸
12v57i

鬥牛

圖片
圖http://magazines.sina.com.tw/article/20091112/2379387.html 第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Zpb7w7Sqn2w 第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8JX4KLptVQs 第三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5815AbtaZHk&feature=related 第四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jEodWnfd2AQ&NR=1 第五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aA_f5b7lnL0&NR=1 第六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X4l0_bPFYww&NR=1 第七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9YqIAQLVSWk&NR=1 第八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OuCoW3FnE0Y&NR=1 第九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yMh2JmbgA5Y&NR=1 第十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tiZWhDFK_Go&feature=related 既新奇又舊式的喜劇。 新奇的自然是黃渤的演技,管虎的拍攝方式;舊式的則是故事的背景與題材,所謂1941年中國純樸的鄉村風景,其實,不管哪個年代,中國偏遠鄉村看起來拍起來,都是不變的。 黃渤飾演的牛二,和千千萬萬的廣大勞動人民有啥不一樣? 沒有,一點也沒有不同。 那他怎麼就成了主角了? 為啥不是張三李四王五羊七馬八豬九?偏偏是牛二? 重點就在姓氏,姓對了姓,「牛」讓他成了個無名英雄,成就了他的理想與事業。這條牛還不是普通的牛,是條中國沒有的乳牛,洋品種;牠對這個小鄉村而言新奇異常,火花太大,鄉民們毀滅還不是普通的快。其實這條牛也挺無辜的,只能說牠來錯了時間,來錯了地方,牠的「新」就像外力入侵的前哨站,「哞」的一聲長嘯,幾如號角一般,各方人馬血色入侵,在這裡搶奪這頭牛,這頭錯放產地的珍貴糧食。牛

戀愛夢遊中The Science of Sleep

圖片
這是一部幻想無限,劇情弱爆的電影。 Gael Garcia Bernal飾演史蒂芬 簡介指出「電影以一個名叫史蒂芬的年輕人他那個亂七八糟的腦袋瓜為主要場景」真是貼切又中肯。 如果不是Gael Garcia Bernal飾演史蒂芬、Charlotte Gainsbourg飾演女主角史蒂芬尼,這部片大概就會古怪到沉悶的地步;是俊男美女的演出使這則複雜的幻想故事活靈活現。 本片導演是Michel Gondry,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尚有【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同樣是在敘事結構上無盡複雜的愛情故事,也都有天馬行空的幻想與幾乎不受控制角色們。不過本作的創意似乎超越劇情,玩太大而導致結構鬆散不堪,角色之童真反而變成一種鬼打牆。 Charlotte Gainsbourg飾演女主角史蒂芬尼 contactmusic.com 在這個迷障遍佈的故事裡,Charlotte Gainsbourg可說是最冷靜而理性的存在;常看非主流電影者應該都會看過她。Charlotte Gainsbourg的氣質很符合如我這樣人的喜好:英挺優雅的貴族美女。既落落大方又不致過於豪放,風采照人卻不會豔麗生刺,不像T總是男性裝扮,她的眉宇之間自有一種不輸男性的堅定,處於一方而儀態自顯。 她在本片裡是個真正可以分辨真實與夢境的可愛角色,也因為她才救回這部片子的奇想不致招來一片罵聲;Gael Garcia Bernal非常辛苦地詮釋這位已經快要沒救的男主角,幸好在走入死胡同之際遇見了他的女神而得到了拯救。   圖片來自Yahoo!奇摩電影     相關影片 The Science of Sleep Music Vide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0nvcGCyKh0 (1:50秒左右開始是我最喜歡的一幕 美術白癡的我以為玻璃紙可以做出水感是一件神奇驚喜的事 最後一幕也很不錯)

白色緞帶

圖片
牧師(秩序) 麥可漢內克才不會告訴你真相,連間接也不會,他只會讓你在懸疑中筋疲力盡,開放式結局則讓你恨他入骨。 老師(敘事者) 這只是一瞬的感覺,從本片開始就滿喜歡他給的懸念,說穿了,想要看他的電影,你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他的電影敘事陰冷強大,在去年橫掃歐洲影壇,包括最有名的坎城金棕櫚獎。﹙好快!今年本屆已經開幕了﹚ 老師的未婚妻(老師與她的故事是電影裡最美的風景) 本片是德國、奧地利、法國與義大利四國聯合出品,由於麥可漢內克是奧地利籍導演,本片算是比較另類的「德國自婊」系列電影。只是他是從一個鄉村的日常故事切入,不同於以往直接以「納粹」入手批判。 小孩群裡的第二把交椅 「小孩」,這種介於原始與文明間的生物,早從【蝴蝶效應】開始就震懾了我。他們是電影裡最靈動的元素,其真切恐怕是各大影展的影帝影后都比不上;而今次在這個直探教育與心理的劇情電影中,他們直直挺立,昂首闊步地成為主角。小孩對於環境各有適應,以自己的理解順性而為的結果,可以建立新的秩序,也足以毀滅一方。 本片導演 「秩序」,在那個年代是一種壓迫而成的社會環境,影片其實並未預示未來這群小孩將會投效納粹,應該說,納粹之形成,或是與納粹一同建立的德國社會氛圍,在這部影片裡是有跡可循的;秩序是兩面刃,人性在為其刃傷時的舉動扭曲失控。秩序崩解又建立,所謂「人道」,也在拉扯、擺盪中搖搖欲墜;非得來一場驚天動地的殆盡破壞,才有重生之可能。 本片最怵目驚心也是最完美精準的一幕(個人很愛) 只是「可能」,因為人類是會遺忘的生物。 醫生(逃離者 幫凶) 相關片段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trailer.html?id=3251&pid=5900 圖片來自Yahoo!奇摩電影

[轉貼]晚間新聞 余光中

我不敢相信余老會寫這種和網誌一樣的詩。 奔赴最前線的未必就陣亡 把帽子戴得最愛國的 未必是壯士,烈士 脫下面具,數鈔票和選票 沙塵暴吹倒了革命銅像 颱風吹走了整個世紀 —所有的諾言,口號,標語 最不褪的是英雄本色 最耐看的是赤裸的靈魂 最好的防衛是全不設防 從中時照打下來的

[轉貼]三少四壯集-貪吃無罪說

2010-05-10 中國時報 【?王宣一】  美食不需要理由更不需要藉口,只需要熱情和毅力,如果葉怡蘭說「我吃故我瘦」,那麼我只能粗俗的說「我吃故我在」,貪吃是可恥還是美德,貪吃無罪說,自己下地獄吧。  我的朋友飛,天生紙片人,她從不掩飾瘦子的優越感,認為胖子都比較笨,直到有一天我們在服裝店試同一件衣服,她竟然發現我可以穿而她卻塞不進去,整個人差點崩潰,一直喃喃自語,怎麼會這樣呢?我怎麼可能比你胖?我忍不住被嘲笑了數十年回嗆她,我終於比妳聰明了。我的朋友B,身材頗為勻稱,她吃東西永遠只吃五六分,盤子裡常剩下一堆,我有時候看不下去,把她盤子拿過來吃,她還頗不以為然說,妳那麼餓啊?其實我不餓,只是受不了有人只吃一半。  從小父親就一再對我們說,自己碗裡的東西一定要吃完,但那年代大家都是共食,沒有一人一份這回事,夾進碗裡多少必然一定要吃得一粒米不剩。後來營養專家一直告誡我們,每餐吃個七分飽,剩菜不要全都塞下去。這觀念一直很難深入我的生活裡,不少和我同輩的朋友也保有著淨空面前盤子的習慣,有一位朋友甚至說,他連吃飛機餐都習慣把奶油麵包和所有的菜都吃光光。  有時候難免遺憾,父親傳給我的美德怎麼樣也沒讓我有過嬈嬌好身材,但是卻有一位朋友的朋友第一次見到我,劈頭就問「聽說你很愛吃,你吃那麼多,為什麼還吃不胖啊。」我不想和她爭論我的身材,只大笑問她,妳認不認識有位美食家叫葉怡蘭,妳知道她的腰幾吋?另一位朋友更妙,他說,「我不相信她是美食家,那麼瘦,怎麼會懂吃?」葉怡蘭為此,特別寫了一篇文章叫「我吃故我瘦」。一位吃到飽火鍋店的餐廳老闆說「我店裡常有運動員來吃,但他們多半都吃不多,最厲害的是那些瘦瘦的女生,四五盤肉不當回事。」看電視大胃王比賽,大部份冠軍都是瘦子,常常還是女生。  好生叫人羡慕啊,但我不相信他永遠能保持那樣的胃口和身材,除非他有毛病。記得有一回讀過吳若權的一篇文章,題目可能是「減肥減到惹人厭」這樣的意思,他說有一種人身材還不錯,卻一直嚷著要減肥,還有一種人減不了肥,卻到處向人訴苦,彷彿要全世界的人承擔他的痛苦。吳若權那篇文章列舉了數種討人厭的減肥者,看了深獲我心。我也從此不敢再提減肥,以免惹人嫌。同樣的,我也不敢提自己的好胃口和從不挑食的好習慣,也怕招惹到別人,明明是自己貪吃,卻要拗是美德。  這幾年特別流行養生減重這樣的

自由大道

圖片
西恩潘飾哈維米克 我實在很喜歡它的英文片名”Milk”,好記又溫馨,當然劇情沒有。 葛斯范桑不是我特別熟悉的導演,【迷幻公園】是我周遭所有朋友皆迷戀而我迷惘的作品,影評周星星還為它寫了好幾篇短評,分析到連莒哈絲都用上;直到我對同志題材的興趣看完本片後,才發現是同人導的。 湯老爹告訴我,當他看到西恩潘和詹姆士法蘭科接吻時仍很不習慣,我用一種詭異的微笑回答:「是因為西恩潘,他……不太帥吧!」我絕對不是要說他演得不好,但就以一個快要變成同人女的觀眾來看,西恩潘詮釋BL的情慾畫面並不吸睛。 詹姆士法蘭科(你看到他會想到誰?) 詹姆士法蘭科則是個讓我心傷的男子,因為我是希斯萊傑的影迷。除此之外,他是這部電影裡超然而獨立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的角色對於西恩潘的角色是一種旁觀或觀照?不是亦步亦趨,也不是針鋒相對,他保持一種距離,「戀人—朋友—準戀人」,卻不是無條件支持他,在每一道關卡,觀眾和他一起審視他所選擇的道路,批判卻不阻止。 這部片在日舞影展大受好評,我認為是實在的,同志議題並未被誇大或氾濫處理,而且他爭取的方式、行動與結果也有跡可尋,可受公評而不是英雄主義。不是一開始就覺醒,他也曾和一般同志一樣,只是他比較勇敢得先承認並接受,至於要為同志發聲,則是循序漸進的意識發展,沒有浮誇也挫折不斷,這是比較真實的血肉人生。 圖來自Yahoo!奇摩電影

痞子英雄

因為這部連續劇,我才又回頭看台劇,算是一種跟風。 一向不喜歡台灣偶像劇,同好萊塢的電影一樣,我不喜歡愛情的主題,反而和許多男生一樣,喜歡警匪片、動作片和戰爭片等類型。 所以當這種題材的台劇出現時勾起我的好奇,再加上配角有秦沛、那維勳等人,於是就找來看了。本劇至今仍是熱門話題,尤其是電影開拍時間以及「痞子」角色是否由仔仔擔當都被媒體高度關注。 題材上,反差甚大的「雙喜二人組」是老套,這對搭擋的亮點絕對是陳在天這個角色,英雄是典型「脾氣暴躁但心地善良」的無趣咖,甚至當露水姻緣的雷慕莎被殺,他本有機會暗黑,卻還是被光明吸回去的情形,更顯得其角色將沒有發展性;看夠他的正義凜然,非靠陳在天的形象來活絡這齣戲,才是致勝的關鍵。 陳在天這個角色是條鋼索,痞痞的但不可猥瑣,也不可以演成「P.S男」,可以說是越線即被唾棄到死的角色。當然,一開始仔仔有點刻意,觀眾在一貫邏輯下也會覺得這個角色必大有來頭,不可以等閒視之,所以看點即在仔仔怎麼拿捏火候;就整齣戲來看,他很不錯,也順便拉抬了一下英雄的形象;他的專長一直都是文戲,但是他連武戲的氣氛都能營造出來,是很大的突破。 這齣戲還有個不錯的地方,就是沒什麼拖戲,每一個步驟都算得頗為準確。比較可惜的地方是女性角色表現單薄,張鈞甯、喻虹淵及徐愛心基本上都是花瓶,隋棠則是戲份太少,唯有陳意涵靈氣突出,但作為黑社會老大的女兒,形象還是太正面了。

衰朽中新生——2000年代大眾流行音樂斷想

本篇原是大陸簡體,我將字體改成繁體,引號改為臺灣式,從馬世芳推薦而來。 李皖 2000年之後,我對大眾流行音樂失去了興趣。越是流行的,我越是沒興趣。是我的年齡出了問題麼?流行音樂畢竟是年輕人的音樂呀!此時我已坐三望四,我對自己充滿懷疑。 2009年,不經意的情況下,我聽了盧廣仲(《100種生活》,2008)、「宇宙人」(《宇宙人》,2009),小有觸動。盧廣仲唱的是現今的大學生;「宇宙人」還要小,那個狀態是中學生的。此時我已坐四望五,但他們的抒情、歌唱,與我並無隔膜。 2000年代,華語流行音樂發生了巨變,此時亦是華人世界的巨變之年,與前一個時代相比,真有天壤之別。 首先是幾個ABC,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在華語世界掀起R & B(節奏布魯斯)的風潮。黃立行、陶喆、王力宏、孔令奇;跟上來海外長大的華人少年張智成(馬來西亞)、林俊傑(新加坡)、王玨(美國)、童彤(阿根廷);跟上來土生土長的新一代華人少年周杰倫(臺北)、胡彥斌(上海)、張敬軒(廣州)、施文斌(珠海)……導致華語流行音樂的潮流整體轉向。周杰倫從首張專輯《Jay》(2000年11月)到最近一張專輯《魔杰座》(2008年10月),成為這一時期最具有影響力的歌手,整個華語世界遂為R & B潮流主宰。 對青少年來說,R & B代表著時尚。時尚讓人驕傲,不時尚讓人羞愧。此時國門大開,世界的新鮮氣息暢通無阻,風行華夏。R & B在大眾潛意識裏,正代表了新鮮的力量。不時尚的東西,或者直說吧,純粹中國的東西,變得老土。2000年代的十年,是中國土產迅速式微,被鄙視、被踢下臺、在時代的歡呼聲中冷落在一旁的十年。 轉動時代最光鮮的風景,2000年代很像一個“斷代”——傳統在這裏斷開,外來物種全面侵入,取代了本土物種。當然,這是極而言之,只在最流行的潮尖上,這個說法才成立。出於無法抗拒的規律,與外來力量相對抗的那部分力量,在這個時代的末期變得強勁:周杰倫式歌曲向「中國風」轉化,雪村、刀郎爆發式流行,龐龍、何沐陽等「新民歌」崛起,都是對這一個時代西風東漸的反彈。 西化和時尚化,這是2000年代大眾流行音樂潮流的第一個整體轉向。緊承這股潮流,另一個轉向隨之發生了,這就是音樂的娛樂化。 十年間,衛星電視、閉路電視普及全國,各頻道娛樂檔紛起,使中國人的晚間生活像一

[贈書]第一批書

因為我沒地方放了 故要請出寒舍 不想用賣的 賣也賣不了幾個錢 所以還是請有緣人拎走吧 這幾天要把書送到秘密基地去XD 基本上會放到5/16 如果無人想要 就用火燒了XD 啊不是 是捐到中崙圖書館去(很不想啊 那地方維護得不太好) 以上 以下是書單 簡介請按網址入內觀看 1. 文化的轉軌:「魯郭茅巴老曹」在中國1949~1976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3941 這本書不錯 想研究那陣子的中國文學者可用 有劃線 2. 審判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77999 這個大家都知道吧 卡夫卡 可憐的K 3. 莫斯科情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80912 我沒看完 想看就拎走 4. 玻璃之鎚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573547998&partner=ano 推理小說 滿好看的 5. 新譯儀禮讀本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LID=se008&kmcode=2018200240469&Actid=wise&partner=ano 哪個中文系的需要這本? 6. 四的法則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6479 暢銷書 有一陣子真的很流行 想看就拎走 7. 民意調查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82593 這也是學術用書 8. 美國三部曲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0876 我都說是送的了 所以要的人請一次全部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