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旋風一般襲擊你我的心智—讀艾茵.蘭德《源泉》
本文初刊於http://artmagazine.com.tw/ArtCritic/article1712.html 正式出刊http://artnews.artlib.net.tw/246/1959/%E5%A6%82%E6%97%8B%E9%A2%A8%E4%B8%80%E8%88%AC%E8%A5%B2%E6%93%8A%E4%BD%A0%E6%88%91%E7%9A%84%E5%BF%83%E6%99%BA.html 寫在劇場演出之前 假如一個作家只是為他自己的時代而寫作,那我就得折斷我的筆,放棄寫作了。 — 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1802-1885) [1] 這是赴觀 2017 年 TIFA 荷蘭阿姆斯特丹劇團《源泉》的前置作業。對於即將到來的演出,我看見宣傳上男演員如苦行僧的形體,帶有枯槁的滄桑感,想像著這可能是一齣悲劇;宣傳文字裡簡介了《源泉》的故事,以男主角驚世的爆炸之舉,其個人對抗社會 / 世界的力量,正正吸引了我。 演出未至,懷著對英雄主義的浪漫懷想,我展書閱讀。但是就在最初的序言裡,作者艾茵.蘭德很明確地告訴了她的讀者「 既然我的創作目的是表現一個理想人物,我就必須界定和表現可能造就他以及他的存在所需的條件。」「這個體系,很顯然,便是競爭的自由資本主義。 」 [2] 她以擁護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信念塑造了男主角霍華德.洛克—一個擁有極高天賦的建築師,以自身最美好而出色的特質去回報社會,其個人精神來自自我生成,同時也是理性的利己主義者。 霍華德.洛克像是一個烏托邦式人物,他從不懷疑自身能力,也不需自評為天才,只要確保自己可以獨力創造即已足夠。這在今天的社會裡是不常見的,因為在現實社會中,集體主義才是信條,人們在根本上受制於這個約束。艾茵.蘭德將他在書裡戲劇化的人生確定為「 人類崇拜 」 [3] ,然而這並非宗教上的意義,而是「 那些能夠看出並努力實現人類最大潛能的人 」 [4] 。作者透過霍華德.洛克,直指人類才是目的,才是世人應該盡全力去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