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

【艋舺】上映後,國片市場開啟康莊大道。


2008年大家都說【海角七號】【冏男孩】讓國片再起,但先有風聲者已從【九降風】看出端倪。

中間時有溫水平淡的國片上映,受矚目而不熱賣,直到2009年【聽說】上映後,平面或電子媒體,以及網友們又開始在每個可發聲的領域裡大力推薦,這種氣勢讓原本就在報章雜誌無所不在的【艋舺】消息承接,至賀歲檔而大盛。

後來我曾看過一篇報導,裡面提到【艋舺】使國片「真的」再起,同時也提到過去的電影因為太過難以理解,造成觀眾流失,如今則後勢看漲;在人人都對未來抱著樂觀期待的想法時,我想小小聲談論「過去」一下。要認為我是沉溺過去的人也可以。

很多人覺得「台灣新電影」或更早的電影是票房毒藥,或是一條可怕的「歪路」,是一種誤會,也是一個偏見;日前我看到民國七十六年的《台灣電影宣言》:(覺得長可直接跳至「那個年代正值電影的轉捩點」開始)

臺灣電影宣言




在民國七十五年、七十六年的交界點上,我們回顧思索近兩年來臺灣電影環境發展的種種跡象,深深感覺到臺灣電影實際上也已經站在轉捩點上。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以下共同簽名的這些人,認為我們有必要緊急表達我們的關心和憂慮;這一篇文字,將大致說明這些人共同部分的立場和意見,也將說明我們對電影政策、電影環境的期望與呼籲。






我們對電影的看法


我們認為,電影可以是一種有意識的創作活動,電影可以是一種藝術形式,電影甚至可以是帶著反省和歷史感的民族文化活動。


但是,我們也知道,電影在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商業活動,它受生產與消費的各種定律所支配;電影產業因為有著投資風險和獲利能力的雙重性格,使得電影圈中活躍著各形各色的利益團體以及既得利益團體。


上述二者都是常識,知者甚眾(卻常常忘記);我們覺得有必要重申這個基本認識,才能在表達立場和判斷問題的時候,不致忘了根本。


我們認為,屬於商業活動範圍的電影,自有經濟法則的支持與淘汰(成功的商業電影自票房得到報償,失敗的商業電影在錯誤的投資中得到教訓)。這一切,都不勞文化政策的管理單位或知識界的意見領袖來費心。


但是,另一種電影(那些有創作企圖、有藝術傾向、有文化自覺的電影),它們對社會文化的整體貢獻可能更大,而它們能掌握的經濟資源則可能更匱乏;這個時候,文化政策、輿論領域、評論活動才找到他們應該關心、應該支援、應該聲援的對象。


當然,所有的電影創作或生產,都聲稱他們有創作意圖、有藝術成就、有文化自覺;因此,文化政策的管理單位、輿論界的工作者、評論界的專業人士就要負起責任,從創作的成品中觀察,指認出何者是,何者不是。






我們對環境的憂慮


創作與商業之間,政策與評論之間,上述的活動及其平衡本來是一件單純的現象(如果各組人都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但是,就近兩年臺灣電影環境所顯示的跡象來看,我們不得不表達若干嚴重的憂慮;因為,顯然有一些錯誤的觀念或扭曲的力量,使得上述活動無法得到正常的運作;其結果是,臺灣四年來發展出的“另一種電影”的微薄生機,就在此刻顯得奄奄一息了。


我們對電影環境的憂慮,大者有三:


一、我們對政策單位有懷疑


從電影事業融資辦法、七十五年金馬獎、外片配額制度取消後的參展影片獎勵辦法等事實,我們常常對電影政策的管理(或輔導)單位很困惑,我們不知道它究竟是一個電影的工業輔導機構,或文化輔導機構,還是一個政治的宣傳機構。


電影政策的管理單位顯然是性格分裂的,它的政策立場從不清楚。它有時候頒獎給《好小子》,獎勵它“拓展海外市場的成功”;它有時候頒獎給《箭瑛大橋》,說它“有益社會教化”;當它主動提出三千萬的資本拍攝政策片時,它拍出了《唐山過臺灣》、《日內瓦的黃昏》及《八二三炮戰》來,相信這些可以做有效的政治宣傳。


從文化政策的觀點看,這些工作都是奇特而不可理解的。但是,這些事實畢章一而再、再而三在我們眼前發生,使我們不得不相信,管理這個社會的文化政策的,可能是從來沒有決心要支持文化活動的機構。


二、我們對大眾傳播有懷疑


臺灣的大眾傳播,對整體社會的改良似乎都懷著監督者、促進者的角色自許;這幾年,它們在政治新聞、消費新聞、環保新聞各方面,都有前瞻的眼光和具體的貢獻。


相形之下,大眾傳播從來沒有把電影活動當做文化活動來看,也沒有打算以專業知識提供一個支持體系(但在文學、表演藝術方面,大眾傳播卻做了一些事)。不僅如此,大眾傳播對電影活動明顯地有著“歧視”,它作賤電影的從業人員,把明星的私事醜聞當做頭題新聞,但是電影文化呢?一部在國際影展得獎的影片可能得不到討論或報導的篇幅。


究竟大眾傳播是怎麼樣看待電影活動呢?從現有的內容範圍及其品質,我們不得不懷疑主其事者從來不重視、不關心這一項重要的社會活動;在這個角度看,大眾傳播多年來在這個項目“失職”了。


大眾傳播不關心電影的文化層面,它的從業人員也失去這一部分關照的能力;這兩年,大眾傳播在討論港片、台片之區別,討論商業電影的改良等問題,流露出知識的匱乏與見解的荒唐,證明長久以來大眾播的疏忽已經開始出現強烈的副作用了。


三、我們對評論體系有懷疑


評論體系或評論大眾(criticizing public)本來在一個社會扮演帶有強烈道德性目標的角色。它一方面有詮釋的功能,使創作活動的意義得以明朗或伸展;它另一方面又有制衡的功能,避免社會被單一的價值(如票房、廣告、錯誤的評價)所支配,提供給資源不足的創作活動另一種社會支援。


但是,近兩年在傳播媒介上出現的評論,卻有一組忘了他們的角色的“評論家”。他們倒過來批評有創作意圖的電影作者,指責他們“把電影玩完了”,指責這樣的電影“悶”;主張臺灣電影向港片看齊、向好萊塢看齊。


這樣的評論的出現,本來不足為奇。荒唐離奇的見解每個時代都有,但當這一類評論與落伍的大眾傳播結合時,成為一股評論的主流,這個評論體系就令人嚴重地擔憂--我們沒有在評論體系得到平衡,反而偏得更遠了。


失職的評論大眾,扭曲的評論體系,我們又要從哪一部門得到平衡呢?


上述三者,固然是我們對整個電影環境憂慮之大者;其他的憂慮也不是沒有,譬如:全盤商業化的公家電影機構,缺乏人才的電影商業界等等,但如果與上述三者相比,我們又覺得不值一提了。






我們期待的改變與我們自己的決心


我們所期待的改變,當然針對著我們所擔憂的事。這些改變,具體的方案有無數的可能,但原則卻是不變:


第一,我們要有明白表示支持電影文化的電影政策。我們希望,電影政策的管理單位能夠清楚說明他們的方向,他們所欲支持的電影,他們想把臺灣電影帶到什麼地方去。我們希望,政策單位能夠明白,如果他們準備支持民族的自主文化,就必須有決心、有目標、有任事的勇氣。如果電影政策的管理單位決心要支援商業的電影、政治宣傳的電影,它也可以儘管說明,讓所有有意從事文化電影活動的人,趁早對政府機關的支持死了心。


第二,我們希望手中掌著大眾傳播的舵的任事者,注意電影活動的文化層面,注意電影在社會上可能扮演的諸種角色。我們希望大眾傳播把“影劇新聞”和政治新聞、文教新聞放在同樣的地位上,追尋同樣專業的人才,以前瞻的、公益的眼光來對待這一組新聞。


第三,我們誠懇地期望臺灣所有從事電影評論的工作者,反省自己的角色,忠誠地扮演自己在社會中最有意義的角色。在臺灣的電影環境,究竟哪一種電影才是評論者應該著力討論的電影?我們也希望指出,評論者永遠要小心成為另一種既得利益者;評論者的價值來自讀者對他的信賴,如果他想到自己的利益,忘了他是別人的“利益”,他就完全失去評論者的條件。讓我們共同進行一種“評論的評論”,把不合格、不誠實的評論者指出來,讓讀者們唾棄他們。


除了我們所期待的改變以外,我們尚在此表達我們的決心。我們相信電影有很多可能的作為,我們要爭取商業電影以外“另一種電影”存在的空間;為了這件事,我們在此簽下我們的名字,不僅在這個宣言上和其他相同意念的人站在一起,也將在未來的時刻,從自己的崗位上繼續支持“另一種電影”。-我們在新舊年度的交界點上、新舊電影的轉捩點上,提出這個宣言,我們渴望得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給我們精神上的支持。

那個年代正值電影的轉捩點:政宣片、台語片沒落了,也許瓊瑤片是個不錯選擇,但事實上,我們是停在十字路口躊躇不前。從宣言的第二部分可以看出,從原點開始,「台灣新電影」本來就是以有創作企圖的電影為主要對象,與其說台灣導演都很會拍藝術傾向的電影,倒不如說我們沒有拍商業活動的電影人才,可是不能把沒有拍商業活動的電影人才完全歸咎於「台灣新電影」,因為原來的訴求本就不為票房而拍。

如今的金馬獎制度雖時有爭議,但大致上還是華語電影當中最有公信力的獎項。在當年,我們可以從「我們對環境的憂慮—我們對政策單位有懷疑」部分看出當時的創作者們的反動;不可否認在多年努力後,金馬獎成果有目共睹,當年的創作者已是現時的參與者。也許有人會覺得,歷年來誰得獎已無人關心,反正都不好看,這也許要問已經墮落許久的大眾媒體,狗仔文化將正事掩蓋土裡多久了?至今若不是創作者的反向操作,電影的存活空間早已被壓縮至縫隙;是大眾媒體養成了大眾口味,觀眾只對清楚好看的劇情片口碑佳評,別種方式的呈現就不能接受了。大家對台灣電影在國內票房奇慘國外得獎連連感到疑惑,那是因為我們只接受一種電影。

當然後期「台灣新電影」走向自溺是不可爭的事實,幾乎沉寂的九零年代的電影連「文化自覺」也欲振乏力,不能微妙平衡雄心壯志,連理念都說不清楚,創作者也走向瓶頸,但這也不是商業考量的問題了。

最後,從【九降風】、【海角七號】到【艋舺】,其中的創作者很多都受過「台灣新電影」的影響,魏德聖跟著楊德昌工作過很長時間,鈕承澤本身就是【艋舺】裡外牆大幅電影海報【小畢的故事】的男主角。他們的創作能量本承自前人,而加上修正的市場路線,才能從台灣電影的千頭萬緒中潑出一條未來的路徑。

所以,不要再一味的指責前人,即使我識見淺薄也還能看出他們的貢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轉貼]經典戴帽抓頭文-余光中-狼來了

金都茶餐廳試解

如今,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