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火花》:夢想和現實之間搏鬥的段落
本文初刊傳送門http://artmagazine.com.tw/ArtCritic/article1958.html
正式出刊傳送門http://artnews.artlib.net.tw/267/2108/%E9%9B%BB%E5%BD%B1%E3%80%8A%E7%81%AB%E8%8A%B1%E3%80%8B%EF%BC%9A%E5%A4%A2%E6%83%B3%E5%92%8C%E7%8F%BE%E5%AF%A6%E4%B9%8B%E9%96%93%E6%90%8F%E9%AC%A5%E7%9A%84%E6%AE%B5%E8%90%BD.html
一出刊立馬來這邊備份!
站在十字路口
改編自搞笑藝人又吉直樹在日本文壇最高榮譽「芥川賞」的同名得獎作品,講述即使如火花般只能短暫綻放的演藝人生,也要在夢想裡生活下去的故事。縱然在小說和電影裡都帶著勵志精神的張揚,但是仔細品評主角們的漫才人生,會發現它所呈現的並不僅是努力和奮鬥,這其中有更多的篇幅是在處理夢想遇到十字路口的時刻。
電影改編選用了北野武早年所寫的《淺草小子》為主題曲,北野武自己也曾現場演唱過,其歌詞所述就是他自己早年做為漫才師的經歷。原著寫漫才,電影也拍漫才,主題曲的翻唱選擇了前輩大師的創作,觀眾實實在在地在這兩種媒介裡體會著漫才的魅力。電影主題曲由兩位主演—桐谷健太和菅田將暉翻唱,在觀看過他們對故事的演繹之後再聽他們的歌聲,我流下了感慨的眼淚,其五味雜陳的滋味,十分深刻。
如果我在十年前觀看這樣的作品,或許也會很感傷,但很可能只是為人物際遇而眼眶濕潤。若說《火花》是一部談夢想的勵志作品,或可令人同意並賺人熱淚,但是這個人生故事裡所透露的辛酸現實卻是具有不可忽視的厚度。又吉直樹所敘述的並非只是哪種世代的魯蛇說,而是呈現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也就是當夢想追尋已然走到不再僅僅是靠熱情支撐的段落時,該如何抉擇?
總要出人頭地
「希望擁有才華」[1]這樣的願望會是夢想裡的哪個階段?可能是開始,也可能已經耕耘多年。故事的敘說者德永,從開始就告訴觀眾:「這是我和神谷前輩十年來在才能與現實之間掙扎的故事。」電影對於「時間」的安排比小說來得明顯,期間人物的變化與遭遇都有較為鮮明的分述,也更加強調了其中的停滯性—我們總以為在線性敘事裡人物都是不斷「往前進的」,然而流逝的常常只是時間,或者年紀。
德永與他的搭檔,神谷前輩與他的搭檔,在這十年裡不斷周遊,從大阪到東京,可能是在夜市的一隅面向寥落的觀眾席,又或是承受著小劇場生死鬥的評審批評和排名墊底;我們急切地想要看到主角能走上成功的康莊大道,然而他們卻遲遲無法出頭。他們是否毫無才華、沒能抓住觀眾的心?其實這些都不是故事的著重,漫才師們那「自以為是的搞笑」,全身心投入段子發想的人生,才是那個令人忍俊不禁、不勝唏噓的矛盾現實;同時這種現實並非某種殘酷的片面,因為失意者總是在競爭者中占大多數。
美國2001年的電影《談笑人生》(The Jimmy Show)講述脫口秀演員吉米的故事,同樣是夢想成名,但人生總是拮据窘迫,表演常常無人氣,唯一逗笑觀眾的時刻是談自己的悲慘人生。吉米在整部電影裡沒有太多的笑容,《火花》裡的漫才師們則較為樂觀,但是當他們看著別人在台上發光發熱時,幾乎都是面無表情;後台過道、大幕旁邊、小酌酒吧以及居室客廳裡,漫才師都是以凝視的姿態看待舞台和電視上的熱鬧。在那些看不出情緒的臉上,傳達了怎樣的訊息?
作家中村文則的書評指出了故事最初,德永看到煙火大會時的心境:「主角對煙火感覺不到敵意,只感到敬意。對於不容分說吸引人們的『煙火』這個巨大的存在,他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主角對壯闊的煙火是憧憬的,同時也因其龐大而感到無力;漫才師們看見同行得以出頭,受到觀眾的青睞,默默地盯著又或在意著,對著他人生命的「火花」,竟也產生了疏離—成名,是多麼難以企及的目標。
「所有的人絕對都是必要的」[2]
漫才師們的經歷起伏令人傷感,大概只有神谷前輩最為樂觀,也最清楚表演者的價值為何:
這場壯大的比賽有明確的勝負,所以才有趣。不過,被淘汰的傢伙,也絕對有其存在的價值。或許也有人會認為早知道就不做這行了,但如果要問:除了冠軍組合以外都不應該從事這一行嗎?絕對沒有那回事。假使只有一組藝人,我想絕對也不會有趣。所以,哪怕只有上過一次舞台,這種人也是絕對必要的。[3]
在小說裡,這段話是德永和搭檔的引退演出後,神谷前輩的感言,也是一段對德永做為漫才師的註腳,顯為鼓勵之語。然而在電影裡,此段話被放在德永引退數年後,再次與神谷前輩聚首後才出現,其情境和心境已不盡相同,其所談之價值已不僅僅是對於後輩的安慰,更是神谷前輩投身於漫才師道路上的自我解讀。
神谷前輩對於漫才的執著,從後段德永不能認可的「隆乳大叔」可見一斑。無論他人眼光如何,神谷前輩貫徹了漫才師的精神—永遠都要搞笑,努力在尋找能夠逗笑觀眾的事物。「不是不面對觀眾,而是努力讓觀眾自己轉過頭來。」絞盡腦汁想出段子,在珍貴的演出機會中盡情展現自我,神谷前輩所具備的「純粹性」,是已然轉行的德永不願破壞的。
電影的編導肯定也不願意破壞。搞笑之路總是要走下去的,這場壯大的比賽裡,縱然每個表演者都只能當一段小小的火花,他們都是有趣的。原本在小說中用以激勵德永的價值論,在電影裡轉而成為神谷前輩更加堅定的志向;同時做為結局一幕的台詞,給觀眾的印象也最深刻:無論你在夢想的道路上走得多遠,繼續或停止,始終上路過。
漫才中的捧哏與逗哏,以吐槽為幽默[4]。整個故事對漫才師的描述,也是苦中作樂,為了搞笑,漫才師不斷與「自己」較勁、辯證。神谷前輩曾經這樣說德永:「你沒發現自己哪裡好笑,這點比較好笑。」德永回擊:「少來,我才不是真正的笨蛋。」即使聊天也像段子,似真非真,總要將吐槽進行到底。而這正如片尾主題曲《淺草小子》唱出了漫才師的經歷後,在最後兩句給出了最佳示範:
不要說我們已拋棄夢想,我們本是胸無大志的兩個人啊!
[1]預告片宣傳語。
[2]《火花》,又吉直樹,三采文化,184頁。
[3]出處同上。
[4]日本的相聲(漫才)表演通常是兩人一組,一人負責較嚴肅的找碴角色吐槽,另一人負責較滑稽的裝傻角色耍笨。本段註腳出處同上。
正式出刊傳送門http://artnews.artlib.net.tw/267/2108/%E9%9B%BB%E5%BD%B1%E3%80%8A%E7%81%AB%E8%8A%B1%E3%80%8B%EF%BC%9A%E5%A4%A2%E6%83%B3%E5%92%8C%E7%8F%BE%E5%AF%A6%E4%B9%8B%E9%96%93%E6%90%8F%E9%AC%A5%E7%9A%84%E6%AE%B5%E8%90%BD.html
一出刊立馬來這邊備份!
站在十字路口
改編自搞笑藝人又吉直樹在日本文壇最高榮譽「芥川賞」的同名得獎作品,講述即使如火花般只能短暫綻放的演藝人生,也要在夢想裡生活下去的故事。縱然在小說和電影裡都帶著勵志精神的張揚,但是仔細品評主角們的漫才人生,會發現它所呈現的並不僅是努力和奮鬥,這其中有更多的篇幅是在處理夢想遇到十字路口的時刻。
電影改編選用了北野武早年所寫的《淺草小子》為主題曲,北野武自己也曾現場演唱過,其歌詞所述就是他自己早年做為漫才師的經歷。原著寫漫才,電影也拍漫才,主題曲的翻唱選擇了前輩大師的創作,觀眾實實在在地在這兩種媒介裡體會著漫才的魅力。電影主題曲由兩位主演—桐谷健太和菅田將暉翻唱,在觀看過他們對故事的演繹之後再聽他們的歌聲,我流下了感慨的眼淚,其五味雜陳的滋味,十分深刻。
如果我在十年前觀看這樣的作品,或許也會很感傷,但很可能只是為人物際遇而眼眶濕潤。若說《火花》是一部談夢想的勵志作品,或可令人同意並賺人熱淚,但是這個人生故事裡所透露的辛酸現實卻是具有不可忽視的厚度。又吉直樹所敘述的並非只是哪種世代的魯蛇說,而是呈現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也就是當夢想追尋已然走到不再僅僅是靠熱情支撐的段落時,該如何抉擇?
總要出人頭地
「希望擁有才華」[1]這樣的願望會是夢想裡的哪個階段?可能是開始,也可能已經耕耘多年。故事的敘說者德永,從開始就告訴觀眾:「這是我和神谷前輩十年來在才能與現實之間掙扎的故事。」電影對於「時間」的安排比小說來得明顯,期間人物的變化與遭遇都有較為鮮明的分述,也更加強調了其中的停滯性—我們總以為在線性敘事裡人物都是不斷「往前進的」,然而流逝的常常只是時間,或者年紀。
德永與他的搭檔,神谷前輩與他的搭檔,在這十年裡不斷周遊,從大阪到東京,可能是在夜市的一隅面向寥落的觀眾席,又或是承受著小劇場生死鬥的評審批評和排名墊底;我們急切地想要看到主角能走上成功的康莊大道,然而他們卻遲遲無法出頭。他們是否毫無才華、沒能抓住觀眾的心?其實這些都不是故事的著重,漫才師們那「自以為是的搞笑」,全身心投入段子發想的人生,才是那個令人忍俊不禁、不勝唏噓的矛盾現實;同時這種現實並非某種殘酷的片面,因為失意者總是在競爭者中占大多數。
美國2001年的電影《談笑人生》(The Jimmy Show)講述脫口秀演員吉米的故事,同樣是夢想成名,但人生總是拮据窘迫,表演常常無人氣,唯一逗笑觀眾的時刻是談自己的悲慘人生。吉米在整部電影裡沒有太多的笑容,《火花》裡的漫才師們則較為樂觀,但是當他們看著別人在台上發光發熱時,幾乎都是面無表情;後台過道、大幕旁邊、小酌酒吧以及居室客廳裡,漫才師都是以凝視的姿態看待舞台和電視上的熱鬧。在那些看不出情緒的臉上,傳達了怎樣的訊息?
作家中村文則的書評指出了故事最初,德永看到煙火大會時的心境:「主角對煙火感覺不到敵意,只感到敬意。對於不容分說吸引人們的『煙火』這個巨大的存在,他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主角對壯闊的煙火是憧憬的,同時也因其龐大而感到無力;漫才師們看見同行得以出頭,受到觀眾的青睞,默默地盯著又或在意著,對著他人生命的「火花」,竟也產生了疏離—成名,是多麼難以企及的目標。
「所有的人絕對都是必要的」[2]
漫才師們的經歷起伏令人傷感,大概只有神谷前輩最為樂觀,也最清楚表演者的價值為何:
這場壯大的比賽有明確的勝負,所以才有趣。不過,被淘汰的傢伙,也絕對有其存在的價值。或許也有人會認為早知道就不做這行了,但如果要問:除了冠軍組合以外都不應該從事這一行嗎?絕對沒有那回事。假使只有一組藝人,我想絕對也不會有趣。所以,哪怕只有上過一次舞台,這種人也是絕對必要的。[3]
在小說裡,這段話是德永和搭檔的引退演出後,神谷前輩的感言,也是一段對德永做為漫才師的註腳,顯為鼓勵之語。然而在電影裡,此段話被放在德永引退數年後,再次與神谷前輩聚首後才出現,其情境和心境已不盡相同,其所談之價值已不僅僅是對於後輩的安慰,更是神谷前輩投身於漫才師道路上的自我解讀。
神谷前輩對於漫才的執著,從後段德永不能認可的「隆乳大叔」可見一斑。無論他人眼光如何,神谷前輩貫徹了漫才師的精神—永遠都要搞笑,努力在尋找能夠逗笑觀眾的事物。「不是不面對觀眾,而是努力讓觀眾自己轉過頭來。」絞盡腦汁想出段子,在珍貴的演出機會中盡情展現自我,神谷前輩所具備的「純粹性」,是已然轉行的德永不願破壞的。
電影的編導肯定也不願意破壞。搞笑之路總是要走下去的,這場壯大的比賽裡,縱然每個表演者都只能當一段小小的火花,他們都是有趣的。原本在小說中用以激勵德永的價值論,在電影裡轉而成為神谷前輩更加堅定的志向;同時做為結局一幕的台詞,給觀眾的印象也最深刻:無論你在夢想的道路上走得多遠,繼續或停止,始終上路過。
漫才中的捧哏與逗哏,以吐槽為幽默[4]。整個故事對漫才師的描述,也是苦中作樂,為了搞笑,漫才師不斷與「自己」較勁、辯證。神谷前輩曾經這樣說德永:「你沒發現自己哪裡好笑,這點比較好笑。」德永回擊:「少來,我才不是真正的笨蛋。」即使聊天也像段子,似真非真,總要將吐槽進行到底。而這正如片尾主題曲《淺草小子》唱出了漫才師的經歷後,在最後兩句給出了最佳示範:
不要說我們已拋棄夢想,我們本是胸無大志的兩個人啊!
[1]預告片宣傳語。
[2]《火花》,又吉直樹,三采文化,184頁。
[3]出處同上。
[4]日本的相聲(漫才)表演通常是兩人一組,一人負責較嚴肅的找碴角色吐槽,另一人負責較滑稽的裝傻角色耍笨。本段註腳出處同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