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風暴》──醜聞備忘錄

本文刊載於http://www.funscreen.com.tw/review.asp?RV_id=1991

導演  文森賈洪
演員  吉爾斯萊勞奇、查爾斯貝林、羅宏嘉貝路多、Florence Loiret Caille等
出品  法國/2014
發行  佳映娛樂

文 / 湯曄
拉法葉案,臺灣人耳熟能詳的軍購弊案,在這部電影裡位居關鍵的開場角色,更成為電影宣傳上能夠大大以此為賣點,吸引觀眾希望一睹當初所謂「動搖國本」的案件真相,我們甚至從臺灣版的電影海報上,觀察到男主角走出一幅印在階梯上的「紅色臺灣」,如同鮮血的痕跡,更增加了濃烈殘酷的意象。更加令人好奇這件臺法雙方皆有人員離奇死亡的驚人懸案,將如何在銀幕上呈現。

如果你真的想從這部電影裡得到上述所提的訊息,那麼你將失望。拉法葉案至今由於代理商逃亡海外,以及許多案件細節尚未釐清,始終無法查明;這部電影所能夠揭露的,僅到陳湘琪客串演出尹清楓妻李美葵的一幕即止,而她所言已為目前傳媒和大眾所熟悉,並未有意外之詞。《解密風暴》真正想解開的秘密,是2001年由法國記者丹尼羅伯(Denis Robert, 1958─)所揭露的「明訊案」(The Clearstream Affair)。

不論是拉法葉案或是明訊案,這部電影都沒有劃出明確的時間線,幾乎已預先假定了觀眾對事件的熟悉程度。我們大約要在911事件的新聞畫面出現時,才比較清楚地分辨出這大約是從2001開始,一連串從丹尼羅伯出書所引起的巨大風暴。他指出位於盧森堡的明訊銀行(Clearstream)是一間涉及提供未公開帳戶給大銀行或空殼公司洗錢的金融機構,同時這種犯罪是跨國性的,所謂的「客戶名單」不僅有法國知名政治人物,還顯示出了涉入拉法葉案的臺法相關人士。

改編自真實事件,連當事人名字都沒有改變,讓這部電影幾乎是著重在案情的發展,但在敘事的創意層面,或說人物塑造上,反而陷入綁手綁腳的窘境。整個故事從開頭的丹尼羅伯家被搜索即進入倒敘,看似成功地引起觀眾對事件的懸念,但「幾年前」的故事一路演來,卻不太驚心動魄,甚至並不精采。各方面的人物形象也毫無鮮明之處,丹尼羅伯意圖揭發金融世紀醜聞的行動,更只能說是大記者的無心插柳,進而執著非常,以致官司纏身的一場惡夢而已。

大量的專業名詞堆砌,亦讓《解密風暴》予人距離感。當丹尼羅伯離開記者職位的第一本書大賣之後,「明訊銀行」的人士欲向他爆料,但在首次見面時,他即認為丹尼羅伯並不了解金融運作,甚至當「明訊」一詞出口時,我們看到了記者的茫然;而從之後的事態來看,記者與周遭人士對於陰謀的渾然未覺、難辨真假終至深陷其中,幾乎就是「外行惹的禍」。同樣的,電影在敘事上僅以線性發展,平淡而單調地讓角色們在專業名詞裡攪和,講著他們自己不明白,觀眾也理解有限的台詞,當最終記者放棄了對此事的追蹤,也留下了似乎並未結案的結局。

丹尼羅伯做為主角,他的家庭生活在本片裡是一個與他如影隨形,襯托他緊張工作的對照。但是很可惜地,每一次妻女的出場,反而更像是他惡夢的註腳,不斷逼迫他的情緒至臨界點,於是最後妻子一句「你沒有翻倒他們,反而被他們整慘了。」讓他終至崩潰噤口。「家庭生活」在此並未讓角色更飽滿,幾次言語衝突也顯得突兀,無法增加觀眾的認同感受,是殊為可惜的地方。

論及片中其他角色,那些令主角以為能步步逼近真相核心的關鍵人士,也大部分是「雷聲大,雨點小」,戲劇性的表現上依然不夠出彩。這當中大概唯有伊瑪拉莫(Imah Lahoud,1967─)這個被指控掏空其所管理基金的經理人,值得提出來一談。在丹尼羅伯為獨家奔走之際,伊瑪拉莫這條劇情副線浮出。這位經理人從家中被帶走;他在檢控中否認自己的不誠實,並表示自己亦在網路泡沫化的金融危機裡輸掉一切、身無分文。伊瑪拉莫的證詞不被認可,因此遭到起訴和拘留;他與主角的連結,來自於他在拘留所裡閱讀了主角的著作。

接下來發生的一連串事件,讓主角和相關人士全部掉入陷阱的造假資料,從電影後記來看,真相到現在依然動機不明,伊瑪拉莫變成全片最神秘的人物。一名基金經理人如何能夠同時耍弄記者、法官和軍火商高層?他的動機、手段和後續效應,應該是主角之外最能展現戲劇性的角色。也許仍是受限於伊瑪拉莫是當事者之一,他的出場在最終留下的是謎團,令人期待有餘但線索不足,無法真正了解他在戲內戲外佔了多少關鍵份量。

《解密風暴》所涉及的大案,興許能夠拍成另一部精采如《安隆風暴》的紀錄片,但是今天我們看到其以劇情片的方式展現,卻似乎迷失在傳記資料和專有名詞裡,就像是一部提醒人們不要忘記的「醜聞備忘錄」,顯示了議題的重要性,但無法訴諸更高的美學情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金都茶餐廳試解

[轉貼]經典戴帽抓頭文-余光中-狼來了

分離很容易,但相繫何其困難— 重讀齊格蒙.包曼《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