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喧嘩 Lipsynch(一)
官網 http://lacaserne.net/index2.php/theatre/lipsynch/
前言
本來想投稿,但受限於文字(1000-1500)的限制,乾脆寫成網誌,如此也能寫進一些心得。
會去看完全是一股衝動。在看今年《國民戲院-藝識形態》時偶然發現〈西薇姬蘭:舞台人生〉的介紹中談到其導演Robert Lepage正好也帶本劇來台演出;聽聞是九小時的鉅作,一直希望能觀賞長劇的我,就買下了連三場表演。
Robert Lepage,多才多藝且擅於各種劇場藝術形式,包括導演、影像藝術、編劇、演員和電影導演。他對於劇場的的創造力與原創性為他贏得國際讚譽,也撼動了傳統舞台執導方式,特別是他所帶來的新科技。當代歷史是他的靈感來源,而他現代且不平凡的創作超越了所有藩籬。(這段是我對官網導演介紹的第一段理解)
另有一篇關於Robert Lepage1995的電影《告解室》Le Confessional的論文,其第一段對導演的介紹,可以更了解他多元化的創作背景。
http://www.eng.fju.edu.tw/canada/paper/Lepage.html
正文
一部把劇場當電影演的戲碼。
八個半小時的長度,需要體力,因此劇團提供「完整版」與「三部曲」兩種演出方式。筆者選擇的是「三部曲」的版本。
九個故事彼此互有關連,和過往所謂「可聯合看又可分開看」的故事結構大異其趣。這九個故事首尾相連,幾乎是一氣呵成,主線以Ada,Jeremy與Lupe為敘述,其他角色或副線,或關鍵,或過場,但他們自主角們延伸出來,與主線血肉相連,故應以一體視之。
「眾聲喧嘩」,顧名思義,原義接近「配音」,首先注意的一定是「聲音」的呈現。由九個故事串聯,每個角色都或多或少與「聲音」有關連:Ada是女高音,Thomas提到「失語症」,Marie是爵士樂歌手,Jeremy學過聲樂,Sarah的聲音以及有一個做新聞播報員的哥哥Tony,Sebastian是音響工程師,Jackson因查案一窺錄音工業,Michelle做詩歌朗誦,最後是Lupe,她的聲音是故事的肇始與結束。
如果只是從角色們的職業或身份與聲音做連結,那這齣戲的特色還不夠明顯;觀眾必須進場才能發覺的「語言」,是這齣以「聲音」為主題的戲劇的最重要子題之一。歐洲與美洲之間的頻繁交通往來,促使種族文化更加多元,本劇每個角色至少都會兩種以上的語言,我們可以聽到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等,每個初次見面,彼此光是該以何語言溝通就磨合許久,也常常雙語夾雜。附屬語言的還有「口音」,口音顯示每個人的背景,藉此判斷習慣、個性,以及推測「真實」的所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