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不上時代的電視劇經驗-台劇篇

我看電視劇是有一個順序的,這裡指的順序是國家,也就是循著台灣→大陸→香港→日本→韓國→美國的排序來看。舉個例子,大概就是痞子英雄→暗香→Bloody Monday→原來是美男→Criminal Minds,所以當我把《痞子英雄》看完後,下一次看台劇就會常常是半年以後,可以說我根本沒專情過哪個劇種,常常別人都已經把今年五六個強檔看完了,我還在耳聞階段。積得太多我還列了張清單,然後在聽到別人評論後選擇保留或刪除。在電視劇的娛樂行為上,我還挺人云亦云的。


但是這幾個國家的電視劇選擇,有時候還真不太好選。太流行的有時候我不想看,一是一種不過爾爾的離經叛道(硬要引用Angeline評論我的話),一是因為常常期待太高而失落。這種情形最常出現在台劇,畢竟就資訊而言,我們對自己的戲劇最熟悉了;既然熟悉怎麼會還有後者的失落,原因是媒體的炒作,以及我們力捧自己人,偶爾護短,罵了又愛看的結果。我們「恨鐵不成鋼」卻又覺得「尚有可取之處」,海島人的冒險性格就是駛向海洋、闖進森林、掉進坑裡都不會停止,也比較不容易害怕。(於是當我看到最近英國有2.2的地震成了國際新聞,我不自覺地笑了,是不是很不應該?)

可能很多人以為我在說反話,我沒有要否認的意思。事實上台劇也不是一無可取之處。我覺得《痞子英雄》還不錯,痞子演的比英雄好是事實,女主角也討喜,又可以看到我尊敬的金士傑老師以及秦沛,真的沒有甚麼遺憾;後來一輪回來的台劇是二十年前左右的《再世情緣》,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這齣戲,但它確確實實是PTT台劇版精華區記錄過的。興許是Alice Wang拍戲曾遇過況明潔,我突然對年輕的他與楊明煌、再加上翁家明的搭配感到奇妙不已,於是我看了,感到三個人除了臉就是那樣了,如果不是劇情題材實在太特殊,以及配角活靈活現的表演,整個劇終將走向虛無,今日也不太有人想看那種步調的劇情了。此一時彼一時,我或許也太苛了。

後來我還是跳回符合我這個年代的劇,下一輪回選了《孽子》。書我看過,還不錯,白先勇寫出了那個年代的同志圖像,沒有完全花在小情小愛糾葛上;電視劇前八集一整個悶蛋,我都邊聽邊看P2,直到第九集吳敏給張先生趕出去,我才被這種BL文裡準備開虐的俗濫情節吸引回來,然後慢慢發覺:范植偉的演技和私生活可以分開看了,金士傑戲份少但難忘,丁強這個楊教頭自身難保卻又愛護後輩,心軟善良,庹宗華和馬志翔最為導演編劇厚愛,支線劇情幾乎喧賓奪主,最愛的演員莫過於金勤,畫龍點睛,維妙維肖,一首《瀨戶的花嫁》漂亮退場,最令我動容的是王玨,傅老爺子最後與李青父親一席話,「罪無可恕的孽子」一句,其語速、語氣,整個心境,讓我直接掉淚。

台劇確實是需要放手一搏才能看的劇種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金都茶餐廳試解

[轉貼]經典戴帽抓頭文-余光中-狼來了

分離很容易,但相繫何其困難— 重讀齊格蒙.包曼《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