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0的文章

聖誕節前夕 伯父的訪問

Part 1 http://fbnc.com.vn/DetailVideo/Index/10609 Part 2 http://fbnc.com.vn/DetailVideo/Index/10610 Part 3 http://fbnc.com.vn/DetailVideo/Index/10611

台灣版維基解密

http://billypan.com/wiki/首頁

2010/12/11記言

1. 不吻一千隻青蛙 怎知哪隻青蛙是王子 2. Give a thief rope enough and he will hang himself. 3.William D.Tammeus(記者) 除非你明白一個孩子玩旋轉木馬的時候 You really don’t understand human nature 每轉一圈就給他的父母揮揮手 unless you know why a child on a merry-go-round 父母也會向孩子揮手的意義 will wave at his parents every time around 否則你就不會理解人性的含意 And why his parents will always wave back. 4.Guru Nanak(錫克教首位宗師) 安寧置身家中 死神使者亦無法靠近 5.Cyril Connolly(作家) 為自己寫作無人問津 好過為他人寫作失去自我 6.Haniel Long(詩人) 我們生命中大部分的美好 源自家庭的愛 它維持著家的穩定 因為它測驗了我們的忠誠 7.Tacitus(羅馬元老) 人更善於報仇 多於報恩 Men are more ready to repay an injury than a benefit 因為報恩是種負擔 而報仇是種快感 Because gratitude is a burden and revenge a pleasure 8.Mildred Lsette Norman 那些已經失去物質實用價值的東西 Anything you cannot relinquish 你卻仍然無法 When it has outlived its usefulness 割捨它 Possesses you 在這個唯物主義的年代 And in this materialistic age 我們之中很多人 A great many of us 都被我們佔有的東西侵噬了靈魂 are possessed by our possessions 9. 生活像棋亦勝似棋 In life unlike chess 棋終人散 前路漫漫 The ...

尋槍(小雷 建議先把連結看了吧)

圖片
http://tw.myblog.yahoo.com/jw!as9cr_WWEQVY8m7vTho9qQ--/article?mid=1591 第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5NeAAd_D5LQ 第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TomKZDWgNRU&NR=1 第三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Xf1bpCP-xgc&NR=1 第四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m4XlY0RiIFY&feature=related 第五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K0vXdXnHSPs&NR=1 第六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3bDH8ew-Kmk&NR=1 第七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m4nHPa3mqTY&NR=1 第八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QhxvTUX_jxY&feature=related 第九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77I1IE4AJ4o&NR=1 我從來也沒有看過寧靜如此性感嬌媚的演出。 我一直以為她就是大玉兒那種端莊,時而高貴的模樣。在陸川導演的處女作裡,我好似體會到吳儂軟語的綿綿飄飄,對於片中的男性角色們,比起失去配槍這個重彈,她是一記軟箭。 常常大陸的片子一播放才知道是姜文演的,我從【鬼子來了】和【紅高粱】之後就特別喜歡他。他飾演的馬山是個弄丟了配槍的公安,在一個人人相識的小鎮裡,踉蹌地碰撞。 所有的懷疑都底氣不足。尋槍並不是一個嚴謹的推理劇,它就和所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小品電影、獨立製片一樣,歸結的是個「人」字;馬山那些酒後夢裡的模糊印象,都脆弱地連結著。現實裡的周遭人們才不受影響,清白的有仇的都在街頭巷尾,與馬山抬頭不見低頭見。 寧靜飾演的軟媚李小萌在電影的後半段就被槍殺了,子彈則來自失槍,至此兩道毀滅馬山的線連到了一起,真相卻大不了白。這種電影的佈局很常見,但放在幽然的樸實小鎮就是挺另類的,看的過程...

跳格子(絕不深奧 只是抽風)

圖片
http://blog.sina.com.tw/tbspts/article.php?pbgid=38401&entryid=490335 第一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OpexPjBGbw 第二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yTBrq-qIOY&NR=1 第三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d1HCGxQlu8&NR=1 近年來好像焦雄屏當製片,就是基本票房或基本品質保證。 此種說法毫無根據,但是就是有一種感覺,從影評到教職再到製片,縱然她一路走來諸多爭議,仍難以撼動其地位。 姜聖民飾演的阿宗,怎麼看都是市井小民,甚至跟蹤女主角的行為還有一點點「心理變態」的感覺;不知怎麼的看到楊文文飾演的以蓮以後,就覺得這種天真女孩恐怕也不會在意把她車子「乾坤大挪移」的詭譎少年,搞教育的嘛! 停車位在天龍國裡如此珍貴。只是像以蓮這種可以每找必無,亂停必吊的衰咖還真是誇大得很,也難怪繳罰金繳到腿軟,拖吊車司機被這種文藝衰美女煞到也是遲早的事,畢竟明擺著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等著人家出包,然後眼明手快地一拖就跑,在拖吊場眼巴巴地盯著冤大頭們排隊送錢。這種算計別人的生活過得久了,也會想要做功德的。 為了不讓怨念成為緊窟咒,阿宗開始了他日行一善的把妹絕招,每天就幫以蓮佔佔車位,把亂停的移到該停的地方,而且還常常使公器私用,甚至在眾目睽睽下進行。你說這不是一個奇想片是啥?以版主喜歡棒打鴛鴦的個性,早就到交通局檢舉了(眾:版主妳是嫉妒!版:這叫做「依法行事」,謝謝指教!)。慢慢的這種行為如同阿宗之救贖,幻想式的把妹使他淨化了不少。 天真可愛的以蓮老師(眾:版主又要酸了)顯然發現了這個看起來像變態做的很變態卻又很爽的事(眾:版主怎麼把人家的善事說成這樣!版主:因為我到現在還在怨恨大三時通識課有人集體作弊卻沒算我一份),但是她很被動,生活也沒有變化,這種欲蓋彌彰的行為模式還真是……我懷疑她會算命,預準了阿宗最後會中統一發票兩百萬的「大獎」(為什麼不用樂透?兩百萬連天龍國的廁所都買不起!)。故事就在暗示「阿宗將領大獎兩百萬,以蓮準備給抱美人歸」的PE(Peaceful Ending)感覺中結束了,是不是很跳tone?...

2010/12/2記言

1. 德國成語 在綠桌上作出決定 2. Yasmina Reza(法國劇作家) 精準的沉默可以讓我們聽見更多的聲音 而詞語只不過是包住沉默的括弧 3. Yasmina Reza 沒有矛盾就沒有劇場 4. 張愛玲 我願意保留我俗不可耐的名字 向我自己作為一種警告 設法除去一般知書識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積習 從柴米油鹽 肥皂 水與太陽之中去找尋實際的人生 5. 布萊希特《戲劇小工具篇》 觀察是戲劇藝術的一個主要部分 演員藉助他的全部肌肉和神經 在一個模仿的動作中來觀察同代人 這種動作又同時是一種思維過程 在單純的模仿中 就只能表現出被觀察的事物 這是不夠的 為了從一個單純模擬提升到「再製」(reproduction)的層次 演員觀察人們 就好像人們是把 自己的行為表演給他看一樣 簡言之 就像是在要求人們去思考他們所作的一舉一動 6. Karl Krauss(上世紀上半葉德語作家 語言大師) 弱者在決策前遲疑 強者則反之 7. Georgr Pierce Baker 從情緒到情緒 是任何一部好戲劇的公式 一部戲劇是從情緒到情緒的最短距離 8.波里比阿 人若都可心存善意 就不會再有驚恐的證人 恐慌的原告 9.Blaise Pascal(法國著名科學家) 沒有武力的公正是無力的 Justice without force is powerless 而沒有公正的武力是暴虐的 Force without justice is tyrannical 10.榮念曾《夜奔》宣傳 劇本是怎麼樣寫出來的 崑曲是怎麼樣開始的 知識份子是怎麼樣走出書房的 (藝術家是怎麼樣看藝術的) 文人是怎麼樣走上舞台的 藝術家是怎麼樣成為知識份子的 我們的後台是怎麼樣看我們的前台的 表演是怎麼樣變成表演的藝術的 前人是怎麼樣看後人的 舞台是怎麼樣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戲是應該怎麼樣演呢 演員是應該怎麼樣亮相的 我們是怎麼樣在看城市是怎麼樣發展的 大家是怎麼樣在思考的 11.Kingman Brewster Jr.(耶魯大學校長) 暴力中沒有長存的希望 There is no lasting hope in violence 只能從絕望中得到暫時解脫 Only tempo...

2010/11/28記言

1. H.L Mencken(美國語言學家 知名新聞記者) 每一個普通人 有時也很想往掌裡吐唾沫 升起黑旗 割破他人的咽喉 2. 艾森豪威爾 孩童之死 天下最大的悲劇 一步向前 永難退回 3. 西格蒙德.弗洛依德 沒人能保守秘密 即使雙唇緊閉 指尖也會說話 每個毛孔都洩露著秘密 4.英國歷史學家C.Northcote Parkinson 拖延是最厲害的拒絕 5.邱吉爾 毫無疑問 人類社會中所有最偉大的美德 都是在家中生成 發展和延續的 6.Mario Puzo(美國作家) 家庭的力量 如同軍隊的力量 存在於彼之間的忠誠 7. 愛倫坡 每個潮汐湧動的夜裡 我躺在她的身旁 我的愛 我的生命 我的新娘 在大海邊那座墳熒裡 在大海邊她的墓穴裡 8.Ernest Dowson(英國詩人) 什麼都不長久 眼淚和歡笑 愛和慾和恨 我們的軀殼都不再包含 一過了鬼門關 什麼都不長久 酒和玫瑰的日子 我們的路程一出現 又消逝 在幻夢中 9.William Shakespeare 做人就如同做一場夢 而我們渺小的一生就是結束在睡眠之中 10.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永遠醉倒吧 那是唯一的問題 別的一切都無關重要 假使你不願感覺光陰可怕的重擔壓在你肩頭上 把你壓倒在地上不能翻身 那麼還是不斷地醉倒吧 用什麼來醉倒 用酒 用詩 用仁義道德 什麼都成 只要醉倒 也許有時候 在宮殿的樓梯上 在溝渠彼岸的綠草地上 或在你自己孤寂 沉悶的斗室中 你會醒來發覺醉意已經半消或是全退 那麼就去問 問風 問浪 問天上的星星和飛鳥 問時鐘 問一切能飛 能嘆 能搖擺和歌唱的 能說能講的 問它是什麼時辰了 那麼風 浪 星星 飛鳥 時鐘 會告訴你 是醉倒的時辰了 醉倒吧 假使不願做光陰的奴隸和犧牲者 不斷地醉倒吧 用酒 用詩 用仁義道德 什麼都成 11. 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尾聲》 心平氣和地我攀登城堡的削壁 然後 高瞻遠矚 把全城一覽無遺 醫院 妓院 及其他類似的地獄 那裡 像花朵 輕輕地滋生出醜惡 您知道 撒旦...

2010/11/18記言

1. 馬克.吐溫 如若假設我們全都瘋狂 彼此之間便有了解釋 許多謎團也迎刃而解 2. 我明白 以暴制暴毫無道理 但死刑存在的意義 不是阻止暴力 有人暴力成性 邪惡無比 社會別無他法 只有將他們送上死刑台 有時社會需要復仇 如果只為讓其他人保持理智 何須同情 復仇讓我們保持理智 3. 馬丁.路德.金 人類必須摒棄所有的衝突和戰爭 尋找拒絕侵略和復仇的方法 而這種方法的基礎 就是愛 4. 欲望是一種原罪 也是我最大的武器 5. 殺手不可有情 卻要學會讓別人沉淪於你的魅力 然後將其斃命 6. Harlan Ellison(著名科幻大師) 情話背後 即是謊話 7. P.J O’Rourke(政治幽默作家) 信仰搖搖欲墜時 潔癖變得更加重要 8. Ayn Rand(俄裔美國哲學家 小說家) 血肉之下 我們都是同胞 我願意將其抽離 以此證明 9. William Shakespeare《亨利五世》 今日誰與我共同浴血 他就是我的兄弟

2010/11/16記言

1 伏爾泰 狂熱於幻覺的人 是視幻覺為真實的狂顛者 狂熱者以殺戮證明其瘋癲行為 2 海明威 不管多麼師出有名 戰爭都是有罪的 3 Chuck Palahnick(著名作家) 人終有一死 活著不是為了不朽 而是為了創造不朽 4 Benjamin Franklin 他們都這麼稱呼我們 野蠻人 因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與他們不同 5 Benjamin Franklin 僅恪守信仰 讓人盲目 6 聖經 箴言篇 20章30節 傷口能滌蕩人的罪惡 驕傲使人失敗 7 聖經 耶米利書 29章11節 我為而來 為你帶來明媚 而非傷害 為你帶來希望 以及未來 8 馬太福音10章24節 別以為我來是帶給地球和平 我不為和平而來 是為短兵相接而來 9 Ayn Rand(哲學家 小說家) 理智不是天生的 否認這一點 永遠無法獲得理智 10 Thomas Fuller(美國發明家) 愚蠢者的天堂 即智者的地獄 11 Phaedrus(羅馬詩人) 事情表面有時只是偽裝的外衣 第一印象會撒謊 只有少數智者能看穿暗藏其中的真相 12 善一定能戰勝惡 如果天使都能像黑手黨一樣團結起來 13 祖魯諺語 衣食足 則心平靜 忍饑餓 則難安寧 14 Gerald Gould(英國作家) 東方之東有日出 西方之西有海洋 東方西方漫遊的渴望 再也不容我徬徨 15 Old theatres never die:they only change their role. 古老劇場永遠不死:它們只是更替其角色。 16 Amos Bronson Alcott(美國作家) 與本能對話 即與最深層面的人性對話 能聽見內心最深處的聲音 17 都是犯罪調查員的錯 他們只想當警察 而不是科學家 18 Bob Dylan 在我眼中 真正自然的是夢境 不受自然的腐蝕 19 尼采 兒子承繼父親的沉默 我經常在兒子身上發現 父親心中深藏的秘密

2010/11/7記言

1 馬丁.路德 人類的不平等 造就了世俗王國 有的是自由人 有的是農奴 有的傲視萬物 有的則俯首稱臣 2 但丁《神曲-地獄》 入此門者,勿懷希望 3 Anne Sexton 我的父親是誰並不重要 重點是在我的記憶裡 他是誰 4 華滋華斯 一個單純的孩子輕柔地呼吸 渾身洋溢著生命 他怎會知道死亡 5 Euripides 我知道我將犯下的罪行是多麼可怕 但比之更甚的是我的憤怒 我的憤怒已經戰勝了我的理智 6 露西.蒙格瑪麗 任何世間所取 必付出代價 雄心雖值得擁有 卻非廉價之物 7阿圖.魯賓斯坦(美國波蘭裔鋼琴家) 成功無規律 也許只能無條件地接受生活和它所帶來的一切 8 Daniel Webster(美國前國務卿) 除了自殺 懺悔是無法解脫苦痛的 而自殺 本身就是懺悔 9 Johnny Cash 一個男人四處行走 奪取生命 他來決定誰獲自由 誰遭譴責 每個人受到的對待 不盡相同 10 Tom Stopper 我們行至橋邊 逕自跨過 又轉身燒毀 燒掉了前行的證據 只留下記憶中的滾滾濃煙 以及 也許曾經濕潤的雙眼 11 George Bernard Shaw 被人們紛紛猜測的秘密 卻是被保守得最好的秘密 12 John Churton Collins(英國文學家) 如果彼此之間毫無秘密 我們該尋找怎樣的慰藉 13 Christian Nestell Bovee 擁有幻想 才能擁有快樂 幻想與現實 都是獲得快樂的必需 14 Anatole France(法國作家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一切改變 甚至是最為嚮往的改變 也帶著悲傷 因為被我們拋棄掉的還有我們自己的一部分 進入另一種生活 則必須徹底放棄以前的生活 15 William Wordswith Glory in the flower 繁花似錦 What though the radiance that was once so bright, 儘管光芒閃亮卻短暫 Be now forever taken from my sight.從我視線中永遠消逝 Thoug...

黑傘

圖片
每次隨機選圖都會選到無嘴貓的  雖然版主不太甘願 但這個吊飾頗有深意 兩隻無嘴貓孤男寡女 幹什麼東西!難怪帶球出嫁要搭黑傘!得証!!! http://china.strapya.com/images/medium/469/469-124772_MED.jpg 女孩子帶球結婚時要撐黑傘出嫁,各地習俗不同。忘記之前哪個知名人物結婚,新娘子因為黑傘出嫁而引來種種的揣測。 撐黑傘者並非新娘本人,而是在家族中擇一好命婦人為之。當年我表姊出嫁時,好命婦人即是拿督(我媽的外號),只是表姊並未帶球,因此拿督拿的是米笞。 同樣都是為了遮蓋住太陽,與變黑防曬無關。一種說法是出嫁當天新娘神(有這種神?!)最大,為不與天公爭大,而且不致讓喜氣衝上天庭,需要有「王不見王」的措施;帶球出嫁的女子必須使用黑傘,則是因為米笞會沖到腹裡的胎兒/胎神(一樣的問題:有這種神?)。 另一種說法是避邪。我不清楚細節是什麼,據說是在南部/鄉下比較流行。或許就是單純地擋掉外界任何可能的干擾吧! 至於許多人都有的疑問:如果撐黑傘不是人人都知新娘帶球跑?在處女貞節雷厲風行的年代,這不是提供左鄰右舍閒話家常嗎?換個角度想:傳宗接代是重要大事,雖然是在錯的時間做了對/錯的事,但木已成舟,都進門了就歡天喜地地迎接吧!真可謂樂觀的民族性! 聽起來這似乎是個流傳已久、模式固定的習俗,尤其在南部/鄉下。但是在天龍國,也許因為米笞難尋,現在普遍都用黑傘,造成原意失落,難以再用來辨別是有了還是只是單純的遮陽,甚至可能有防煞避邪的情況! 各位從南部/鄉下或哪個小國來的捧由們,不要太驚訝天龍國的黑傘們! 我們只是圖個方便而已。 開放? 不要講那群不nice的歪國人了好嗎!

符立中關於"杜蘭朵"的評論

http://artnews.artlib.net.tw/2665/artnews.html?page=9 今天去參加研討會 其中對於"杜蘭朵"討論熱烈 林祖誠老師推薦本篇文章 於是就找到了 奈何不能複製轉貼 就放上連結網址 原來最早卡拉揚曾請胡金詮一同合作電影的拍攝啊 王寶祥老師對於其中提到曾請林懷民老師執導 認為以雲門風格不太適合 幸好林懷民老師也沒接 不過在場所有人對張藝謀版本都表示滿失望的 版主在張版來臺盛大演出期間並未前往觀看 一方面是交通上版主身在天龍國 不方便"出國" 一方面是對於2008北京奧運的失望 懷疑華而不實的大場面能掌握多少戲劇內涵 當然我沒有想得比今天談及此事的學者們深刻 但我也暗自慶幸避掉了一場災難

錢不夠用2

圖片
新加坡電影扛霸子梁智強 第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zMHfpS7OsUs 第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w4FG-6RPjUc&NR=1 第三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65MSDZpnpSI&NR=1 第四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0Y_6dij2WoY&NR=1 第五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HfhosdzSWZs&NR=1 第六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ftvxMR6_Fy0&NR=1 第七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rSQ1oh2261U&feature=related 第八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g1kFt27LTPc&feature=related 第九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0Uu8bHqAe_4&NR=1 第十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MF6deSPYaF0&NR=1 第十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K1bXmSvQ4&NR=1 沒想到那麼快就要來寫第二集,這部片電視台現在會播,大家有機會可以看一下。 上映時正值失業潮無薪假人人快要沒飯吃的日子,有多少人還有閒錢看電影我不知道,但是就上面十一段免費視頻來看:這片挺中肯! 和十年前的第一集一樣,本片在新加坡又刷新最高票房,因為題材真的是……緊抓時代脈動。在「錢歹賺」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華人家庭的普遍問題。第一集本是朋友關係的的三個角色,三位演員這次倒成了三兄弟,演繹了導演的中心概念:「一個母親可以拉拔三個孩子長大,三個孩子卻養不活一個母親。」 飾演母親的是新加坡82歲的國寶級女演員黎明,她將一名窮過來的、漸漸失智的老人演得很……煽情,不能說不好,因為這部以喜劇為基調的電影原本就需要誇張的表達,只是這集裡突如其來的悲劇轉折似乎讓這種誇張不能一下子收歛,...

錢不夠用

圖片
第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ag0lvOA0ugw&NR=1 第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zZjVhJUK5rw&NR=1 第三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1ypptcSd9mE&feature=related 第四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vGrhJAGLCmw&NR=1 第五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h0bjdfnCNTo&NR=1 第六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FtSrYRZ4XsQ&NR=1 第七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Upu-mJTXko8&NR=1 第八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2fPnKCyqVEA&NR=1 第九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ghtjoAt_2tI&NR=1 第十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1YjWJB3_tjM&NR=1 第十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HPr_9RRciNA&NR=1 第十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LzoNQ5uoDVo&NR=1 在臺灣大致可見的新加坡電影,幾乎都是同類型,同班人馬。 常見他吧 他就是新加坡國民導演梁智強 常自導自演 http://www.xiami.com/artist/56217 從「新加坡國片之父」梁智強導演過的電影來看,他們的確抓住了商業市場的取向,這點比很/只會拍非主流電影的我們是強得多,當然因為我也沒看過其他類型的新加坡電影,所以也只能說看起來都是一個樣子。 這部片反映新加坡中下階層的困境,其實與臺灣人的煩惱也差不多,只是新加坡似乎更現實,更直接切入「錢」的面向,毫不拐彎抹角。 本片明顯有些年代,其實也就是1998年。梁智強因本片上映之佳績,讓總理在國慶獻詞裡表揚他。《錢不夠用》...

2010/10/15記言

1 達文西 我們的生活都是由他人之死而造就的 2 Robert Kennedy(美國前司法部長) 悲劇是生者獲取智慧的途徑 而非如何生存的指引 3 約翰.加爾文(著名改教家和神學家) 受到敗壞良知的凌遲 讓生者如同置身於煉獄之中 4 甘地 如無明日般活著 如得永生般求知 5 無邪惡何來善良 6 列夫.托爾斯泰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 每個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7 一個人的荒蕪之地即是他人的主題公園 8 喬治.華盛頓 用你的心去感受所有人的苦惱與悲痛 9 埃利諾-羅斯福 每一次經歷 都讓你獲得力量 勇氣和自信 而你也將因此不再害怕 必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10 Barbara Ehrenreich(記者) 在城市裡 犯罪象徵著等級和種族仇恨 然而 在郊區 犯罪卻常發生在熟人之間 是由某種心理緣由的 它們在心理上拒絕被同化 有其個體靈魂的神秘性 11.Harold Pinter 你的腦袋捲進沙裏/你的腦袋是泥土的池塘/你的腦袋是塵埃中的一個污點/你的目光已經熄滅/而你的鼻子僅僅嗅到死者的臭氣/而所有死亡的空氣都活著/伴隨著美國上帝的氣息。

魔王

圖片
左起朱智勳 申敏兒 嚴泰雄 http://ent.china.com/zh_cn/movie/news/205/20070323/14004360.html 我只有看原版,也就是韓版,看完韓版結局後不知為什麼就不想看日版了,即使我非常喜歡大野智,但我實在不想再看一次男主角令人心疼的歷程。 韓版男主角,也就是魔王,是由演過《宮》的朱智勳飾演。我本身是有看過一點《宮》,但不是很有興趣,而且也不喜歡老是對女主角不好的男主角,後來在奇幻影展預告片中發現朱智勳有演韓版《西洋古董洋果子店》 ,雖然沒能看成,卻突然為這個神秘的男演員吸引住,然後我就看了《魔王》。他冷然的氣質,搭配男主角悲劇的宿命,真的是暗黑代表作。 另一個男主角,是曾演過《豪傑春香》的嚴泰雄飾演,他也是韓國國民演員嚴正花(近作在臺灣就是韓版《不能結婚的男子》)的弟弟。年紀稍長,那種熱血警探的姿態在一開始就惹惱了我,但在劇情急轉直下後慢慢地對他生出好感。 女主角由《火山高校》的申敏兒(這是通用翻譯,她的本姓應該是「新」)飾演,由她而導出「塔羅牌感應」的特殊查案方式,她也可以藉其他物品來感應使用者之過去,每一次的感應都是情節推動點,很有噱頭,卻也掩蓋了一些邏輯上有瑕疵的發展。 兩位男主角的關係是此消彼長的,魔王在劇情將結束時,魔性漸去,那種「完全復仇」之心在良心漸升後,他將成為凡人,但也註定不可能而走向毀滅;警官不斷彌補過錯以使人生完整,但奪去他人生命者終難善了,唯有付出生命,才能對所有人交代。女主角想以「愛」的善行來包容、調解,終究是不可行的。 相關影片 片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maJ2xU-wCk (和《該隱與亞伯》有得拼 以後再說)

集結號

圖片
http://www.webjx.com/photoshop/synthetize-2908_6.html 第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0u83tF0xBUU&feature=related 第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4KaeFmekUrQ&NR=1 第三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40pR2JvqFm4&NR=1 第四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EadcemNQNWs&NR=1 第五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U55UIEHndj0&NR=1 第六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S1aqN_7HOVc 第七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6Pyi5rNqc10&feature=related 第八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36cW1rHh3Z4&NR=1 第九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u09alfhfAsU&NR=1 第十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kpP1CngKv3I&NR=1 第十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PX81IoBZkiE&NR=1 第十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f4b03dfqO0o&NR=1 國共內戰,到現在還是各說各話的羅生門。但是當年戰死沙場的亡魂,卻不見得能塵埃落定。 戰爭有如背景,重點是戰後,穀子地尋回自己與兄弟的榮譽的過程。「集結號」的號角到底是吹了沒吹?說實在,穀子地的聽力如此,所有的兄弟同袍皆是無對證之死,終究是個謎。 在中國崛起,到現在的意氣風發,這種小人物似的故事都有那麼一股政治味兒,穀子地欲尋回的「正義」,就是要證明自己殺了敵,忠於國家。最終他能證明了,部屬們家屬們隆重地與他一同為亡魂們致禮,這個穀子地滿心托付期待的國家,回應了他,愛護了他,...

歌頌愛情

圖片
wiki 一名導演想要拍攝關於愛情的四個片刻—相遇、激情、分離、重逢,面試來試鏡之女主角,感覺是適合人選。 這部電影是之前光點做過的電影主題,在非主流電影裡打混那麼久,我竟會在看高達的時候意外睡著了,過去只有侯孝賢才會。 女主角是一對逃過納粹屠殺的老夫婦的孫女,協助老夫婦出售他們的故事給好萊塢。在難以以邏輯連接的劇情裡,我倒是記得一些片段;一些買故事的人找到他們的對象,卻被諷刺了:「你們的國家到底叫做什麼名字?你們沒有自己的故事,所以要向別人要故事來當作自己的故事。」 很明顯的,高達是在諷刺美國。過去我自己學英文的時候不求甚解,一直以為「美國」就是”America”,後來又以為這就等同於「美洲」,但後來慢慢的理解這個國家的正確稱呼應該是”The United State Of America”,美利堅合眾國。其實就算是如此的進化認識恐怕也不太對,到底這個我們耳朵都聽到快爛掉,一堆人自以為熟的國家是叫做什麼?說來說去搞不清楚,而所謂的「大雜燴文化」,更只是一種各方文化拼貼。 我斷斷續續地看著,電影的情節也是斷斷續續,插入、打斷等等讓這部片的主題在一片混沌間似乎偶有清明:愛情與政治的類比,對於美帝國與資本主義的嘲謔。這恐怕不是只有高達愛用,我甚至懷疑這是所有歐陸導演的共同心聲。 這部電影在各「十年最佳十部電影」榜中曾進過一個榜的第一,此外無它。 相關影片 Trail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WhbEeGPz6E

The Tudors(有不潔文字慎入)

圖片
http://blog.yam.com/ryan1212/article/20713145 Jonathan Rhys-Meyers真是電得眾家女子七葷八素,至於我,相信我,我只有微醺而已。 Henry VIII的情史,相信只要念過高中的朋友們都知道,甚至都會背背關於六個妻子的口訣:「離婚-砍頭-死,離婚-砍頭-活。」 比起在電影《The Other Boleyn Girl》(美人心機)飾演Henry VIII的Eric Bana,Jonathan Rhys-Meyers的惹人嫌是不會比較少的,可是因為電視影集夠長的優勢,他也顯得討喜多了。 這次只有這張圖來自維基 兩者都有相似的哀怨隱忍神態 http://www.mariadk.com/home.html 第一季裡飾演Katherine of Aragon的Maria Doyle Kennedy,和本尊長得不是一般地像,她也成功搏取觀眾的同情。Anne Boleyn這個角色直到第二季都高傲的令人難以忍受,到最後她以通姦罪被判死刑,其實更覺得她罪有應得,因為她真的和別的男人有過幾段牽牽扯扯,裝什麼清純的處女啊!她如果真的想登上后位就應該斷個乾淨,然後讓國王知道自己雖然不是處女,但也不會隨便幫人吹一回的賤貨(像妹妹一樣)。當然那個年代她人在江湖是不是身不由己我不知道,但好不容易當上皇后還能混到被砍頭,可見她也沒什麼搞頭;第二季結尾臨刑前一副基督徒殉道樣真令人想巴編劇+導演一頓! http://images2.china.com/game/zh_cn/pcgame/news/444/20090511/15475113_2009051110570095172300.jpg 床戲不少,目的當然是嘉惠觀眾,不過總覺得這些體液交歡的時刻過去後總隨著更大的悲劇而來。第三季和第四季我還沒有看,但其實Henry VIII情史最精彩者莫過於「萬事起頭難」的第一次離婚時期,不是嗎?

小畢的故事

圖片
第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pvVP8IYtpGk&feature=related 第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dcIDD2LlJ8M&feature=PlayList&p=E5068EA014D50507&playnext=1&playnext_from=PL&index=1 第三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SaG7StQQFiw&feature=PlayList&p=E5068EA014D50507&index=2 第四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dXi7bl4NNBA&feature=PlayList&p=E5068EA014D50507&index=3 第五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b4Vl47Srw&NR=1 第六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7Qi3yzUNCW4&NR=1 第七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UiER7rsWN-I&feature=related 第八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qyWt5NL8hbE&NR=1 第九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_qSQB2qI3IM&NR=1 第十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1wJyHGtONno&NR=1 非正式電影史上「朱天文小說編劇時代」的作品之一。 從那時候開始,因為可以不用再看國民黨的宣教片了,跟小老百姓生活比較貼近的寫實電影讓人感覺親切輕鬆許多,因此口碑佳又賣座,還得到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陳坤厚)、最佳改編劇本等獎項。 曾幾何時,「臺灣新電影」還給人一種「好的開始」之感。眷村冏冏少年,畢楚嘉,鈕承澤演來就是一臉讓人想狠狠捏下去的死小孩;後來成了個軍官,換上和他同期又關係微妙的庹宗華,你實在想知道眷村人吃的什麼米喝的什麼水,英姿颯...

民國99台灣九九

打拼向前行 讓愛從零開始 刻劃百年記憶 http://99go.chinatimes.com/default10.htm

2010/9/27記言

1 羅伯斯庇爾 罪惡屠殺無辜以保衛戰利品 而無辜者盡其所能 與罪惡的企圖抗爭 2 魯賓遜漂流記 我的墨水用完了 我得要時時用少許的水加進去 一直到墨水變得非常淡 在紙上簡直看不出墨的痕跡 我決定 只要墨水還沒用完 我就要把發生的重要事情 鉅細靡遺的紀錄下來 3 甘地 請記住歷史上那些暴君和兇手 曾有一度戰無不勝 但最終他們都倒下了 永遠如此 4 穆罕默德言行錄 劍之詩 暴力找上門 你必須以暴制暴 5 古蘭經 只要一找到異教徒你就應殺死他 在戰爭中抓住他們 除非他們懺悔 定時祈禱 日行善舉 6 T.S Eliot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動機與行為之間 總有陰影徘徊 7 T.S Eliot 在渴欲與痙攣之間 在潛在與存在之間 在本質與傳承之間 幕帘重重 這就是世界中止的方式 8 Aristotle 罪惡使人們聚到了一起 9 蘇格拉底 最極端的仇恨 往往來自最深刻的慾望 10 西塞羅 死者的生命總是會置於生者的記憶之中

科倫拜校園事件 Bowling For Columbine

圖片
Michael Moore到的這間銀行 只要你申請他們的服務 就可以獲得槍枝一把 http://bowlingforcolumbine.kingnet.com.tw/ 作為系列校園槍擊事件的開山鼻祖,科倫拜校園事件是一個難以忘記,同時又隨時可能以各種變形姿勢繼續發生的悲劇種類。 科倫拜校園事件是 1999 年 4 月 20 日 在科羅拉多州的 Columbine High School 發生的校園槍擊事件。兩名學生 Eric Harris 和 Dylan Klebold 槍殺 12 名學生與一名教師,他們所引起的槍擊與爆炸造成 24 人受傷,事件結束於兩人自殺。 Michael Moore Michael Moore與之相談的受訪者們, 包括槍手家屬等, 幾乎都擁有槍枝;這顯示在美國,所謂的「自由國度」,是大過其實的假象,暴力事件的頻傳,早已在人們的心中埋下恐懼陰影,「自我保衛」與「擁槍自重」變成是一體兩面的理由。 Michael Moore以美國影視界丑角演員出身,我們可以想見紀錄片裡那種笑謔諷刺的調調來源,也讓他影片中敏感的議題顯得更為尖刻;他又是個性情中人,我們可以在影片裡看到他明確的介入,清楚的立場,他完全體現其作品的政治性。 Charlton Heston在Ben-Hr的劇照 Charlton Heston http://www.contactmusic.com/pics/l/charlton_heston_060408/charlton_heston_1813195.jpg 「內心的一團火」甚至讓他直接衝到傳奇影星,演過《賓漢Ben-Hr》的Charlton Heston家裡,進行了相當「侵略性」的訪問。Charlton Heston因為這部電影塑造一種古代英雄的形象,他本人對槍枝則與Michael Moore持相反的立場,而且可以說是強力擁護的代表。Michael Moore就著當時另一件小學生誤用槍擊事件質問他,可以說是影片當中最大的爭議,因為Charlton Heston在不久後即確定患有阿茲海默症,當時與Michael Moore之間尷尬的談話究竟是不明事理抑或堅定立場,已經是無解的爭論,但Michael Moore被視為明顯的偏頗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Michael Moore這種直陳不諱的風格到《華氏911》(...

2010/9/19記言

1 田沁鑫 上世紀六○年代末這批人,沒有「文革」的經歷,心中沒有吶喊和口號;改革開放初期西方價值觀念、文化思潮大量湧進國門時,又不具備可以接受的年齡,所以後來對各種流派的吸納都達不到瘋狂的程度。因為趕上了經濟建設時期,踏實、務實成為我們這一代的作風。因此這代人今天在各個領域大都是中堅,但大多數默默無聞,不事張揚,也不自戀。 2 田沁鑫 我用戲劇的方式表達對現在事、現代人的看法,用歷史的故事實現對今天的精神紀錄,在作品中表達自己於傳統與現代之間遊走、掙扎的困惑。最終是在尋找什麼?是在尋找我自己。

2010/9/17記言

1 馬克吐溫 在所有的動物中 人類是唯一殘忍的 他是唯一因為快感而施虐的動物 2 米蘭昆德拉 羞恥的本質並不是我們個人的錯誤 而是被他人看見的恥辱

2010/9/15記言

1 Les Bienveillantes=Eumenides 復仇女神 Tisiphone:向兇手復仇 Megaera:嫉妒 Alecto:永無止盡 天空之父Uranus血液中誕生

2010/9/14記言

1 喬叟《百鳥會議》 它永不會如黑夜 如明日於眾生 2 《天行者》 小船怕風浪 大船怕轉彎

2010/9/12記言

1 是一位看來兼備正直 堅毅不拔 異常清晰各項特質的音樂家 (華盛頓郵報盛讚Ivan Fischer(匈牙利猶太音樂家)) 2 Ivan Fischer 寧可讓樂團成員脫軌 也不願充當節奏的機器 我喜歡渾沌 3 《大腳皇后》〈審腳〉 是是非非為之智 非是是非為之愚 4 Anthony Brandt 其他的事情可能會改變我們 但我們開始並終結於家庭 5 Voltaire(法國哲學家) 有些人只會用文字 掩飾他們的思想 6 Francois de la 在人前我們總是習慣於偽裝自己 但最終我們也矇騙了自己 7 愛因斯坦 當一個人把自己當成真理和知識的法官時 他將被上帝的嘲笑毀滅 8 George Orwell 在大欺騙的時代 說出真相才是革命性的舉動 9 Elbert Hubbard 沒有人比剛剛度過假的人更需要假期了 10 羅馬天主教教會儀式 Church services 日課 office-在修道院中進行的祈禱式- 黎明禱 matins 清晨禱 Lauds 早課 Prime 6a.m. 午前課 Terce 9a.m. 午課 Sext 12p.m. 午後課 Nones 3p.m. 晚禱 Vespers 日落時 夜禱 Compline 晚上

2010/9/11記言

1 W.H.Auden 謀殺是獨特的因為它完全破壞了受害 所以社會必須為死者說話 而且以死者的名義 來要求補償或行使赦免 2 甘地 我反對暴力 因為當暴力被用來做善事 其善是暫時的 它做的壞事 是永恆的 3 Ben Johnson 他不屬於某一世代 而是永遠的(莎士比亞過世誄詞) 4 Diane Arbus 照片是關於秘密的秘密 它揭示得越多 你知道的就越少 5 Victim 拉丁文victima-犧牲 6 Bernard Shaw 美國人沒有對隱私的認識 他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 在這個國家中沒有隱私這樣的事情

2010/9/9記言

1 舊約 創世紀 第九章 凡流人血的 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 2 Albert Pine 為自己做的都會隨著死去而消逝 對他人和世界所做的將會延續而不朽 3 約翰.史坦貝克 誰的心中不嚮往著黑水?《伊甸之東》 4 亞伯拉罕.林肯 到頭來 你活了多少歲不算數 重點是你怎麼過的這些年歲 5 尼采 一個個體總是必須奮鬥 以防被部落征服

2010/9/8記言

1 伊里亞德 沒有人要得了我的命 除非命中注定 可是說到命運 我想誰也逃不掉 勇士和懦夫沒兩樣 2 金陵十二釵 玉釵逢迎 卿玩巧妙 原應嘆息 林黛玉 薛寶釵 王熙鳳 史湘雲 秦可卿 李紈 巧姐 妙玉 賈元春 賈迎春 賈探春 賈惜春 林黛玉 薛寶釵 賈元春 賈探春 史湘雲 妙玉 賈迎春 賈惜春 王熙鳳 巧姐 李紈 秦可卿 3 Harriet Beecher Stowe 從墳墓裡流出的最痛苦的淚水 是為了還沒說過的話 是為了還沒做過的事 4 W.H Auden(詩人) 惡魔通常只是凡人並且毫不起眼 他們用我們的床......與我們同桌共餐 5 盧克萊修(羅馬哲學家) 一些人的美食……卻是其他人的毒藥 6 孔子 在你決定報復之前 先挖好兩個墳墓 攻乎異端 斯害也已

2010/9/7記言

1 尼采 如果你優於其他人 那麼殺低等人不用負道義責任 2 Eugene Ionesco 意識形態分離了我們 而夢想和痛苦使我們走到一起

2010/9/5記言

1 我叫做死神 你沒聽說過我嗎 你最好不要出聲 根本沒有時間進行無謂的爭執 你的富裕 金子 和衣裳 珠寶光芒 你的房子和土地必將受新主人的照耀 2 Orson Welles 所有和我們同性的鳥都有更漂亮的羽毛 因為雄性得要試著來證明他們的存在 我們花費一生叫著"看看我 看看我" "媽咪 媽咪 看看我" 3 Rose Kennedy(President Kennedy's mother) 鳥兒在暴風雨後歌唱 為什麼人們在仍是陽光普照時還不盡情感受快樂呢 4 Euripides 當一個好人受到傷害 所有的好人定將與其同歷磨難 5 Euripides 愛得太深 會失去榮耀和價值

眾聲喧嘩 Lipsynch(五)

雖然說是九個故事,但實際上裡面埋藏著第十個—Tony的故事,而且可以說是相當完整的。表面上是Jeremy的身世生母追尋,但生父的輪廓也漸漸呈現: Tony(原名Anthony)與Sarah是兄妹,住在同一寄養家庭,Sarah被養父性侵後向Tony哭訴並挑逗他,兩人亂倫,被養父發現後改性侵Tony,後來Tony再也受不了而逃至倫敦,改名換姓,藉語言訓練改頭換面。(此段是Tony說詞,不知是真是假)(Sarah) 到蒙特婁嫖妓(深受童年影響?),與皮條客討價還價後選擇「拉丁女孩」,正是Lupe,兩人性交易後不久,Lupe產下一子,即Jeremy。(Lupe) 進入BBC工作,隨後提拔Sebastian,並與之合資開工作室,接國鐵錄音。(Sebastian) 多年後為Sarah在BBC認出,因對目前生活無法達到共識,被Sarah控告。他向警察訴說過去,Sarah認為一派謊言,無法還她正義,便撤銷告訴。(Sarah) 往曼徹斯特的火車月台上,兄妹再度相遇,Sarah憶及他帶著怨恨的眼神靠近她,拉手臂似要擁抱,她大感畏懼推開,卻一不小心使他腳滑而落下鐵軌,為火車撞死。 Sarah問Jackson:「他們會相信我嗎?」 Jackson:「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你。」 (Jackson) 生者繼續煎熬,逝者死不瞑目。 Tony這個悲劇性的人物,我想應該同樣是由飾Jeremy的Rick Miller分飾。他的改頭換面符合Ada所回答的涵義,但是他卻也印證Sarah的懷疑:即使人的生活、社會地位因為語言而改變,但是其本質也許是不會變的。他的行為一如改變口音前所受的影響,對於女人和對待妹妹的情況可能是相同的,他無情、冷漠與自私,最終導致死亡。Sebastian播放的最後一段錄音:「火車暫時無法行駛,因為有人在鐵軌上。」(非原話)正是臨終寫照。 後記 本故事之複雜性實在難以文字完整敘述,即使一路寫來已四五千字,但本作之雄心壯志,在現場的人絕對是有所感受。唯一可惜處在中文字幕的遺漏甚多,多處未譯或慢一步顯示,不過也是這點才提醒我們關於「語言」的子題,在關注「音樂」的同時,亞洲觀眾對歐美語系的陌生感亦大大突顯出來。 如果問我究竟好不好看?我認為以「眾聲喧嘩」為出發點來發展的劇情能如此有條理,前後呼應,自然不差,劇情脈絡宛若迷你影...

眾聲喧嘩 Lipsynch(四)

圖片
三部曲 Jackson是一名探長,負責調查Tony死亡的原因,他本身正陷入與法籍妻子的婚姻危機。他透過與Sebastian了解Tony以及Sarah的線索,後又與Sarah交談得知事情的發生經過。 Jackson是獨立但關鍵的人物。故事發展至此,我們突然得知Tony的死訊,Jackson與Sebastian的交談中發現國鐵的的廣播原是Tony的聲音,而Tony帶Sebastian進BBC,兩人合開工作室,Jackson播放一段諷刺至極的錄音。Jackson開著裝置法語女聲的衛星導航的車子感到很不習慣,正如其妻極不適應英國生活一樣,他疲憊地開到曼徹斯特,找到Sarah,他相信她的說詞。 這一段最富舞台感的是他的車子,開門、關門與衛星導航的聲音都配得恰到好處,飾Jackson的演員亦能使自己的行動與聲音完美搭配。 Michelle是Marie患有精神分裂的妹妹,她出院後在二手書店工作,試圖調適她的生活。Marie與Thomas來探望她,她誤會兩人又要說服她接受新的治療,後來才得知原來是兩人好事將近。她在書店重組「詩歌之夜」的活動。 這是筆者最喜歡的一幕。Michelle在二手書店的工作過程以「店外」與「店裡」各演一遍:店外著重Michelle的幻覺,神父的禱告與女孩的遊戲場景;店裡有兩名年輕人分別尋找書籍,一名叫做吉翁的男生探詢一場藝術運動,一名女生則詢問有關女性主議,兩者分別是Michelle的興趣與持續進行的戲劇子題,看起來Michelle是個博覽群書的人,她對書的了解,詩歌朗誦的聲音與寫作熱忱,都讓筆者著迷不已。 Lupe在尼加拉瓜被叔叔賣掉,至德國後開始賣淫,其中皮條客曾仲介她與Tony的性交易。一紀錄片導演丹妮絲約她訪談,並以幫助逃離為使同意條件,後皮條客酒駕身亡,Lupe在丹妮絲幫助下得以逃離。 Lupe的遭遇,Jeremy是在與女演員已有下一代的情況輾轉自Ada方面的紀錄片得知。本幕以Lupe敘說被騙至被性侵的赤裸過程為最大張力。我們也在這幕發現,Jeremy曾被Sebastian說過與Tony「一模一樣」的原因在於兩者是盲目的父子關係,也終於知道Ada是從丹妮絲手裡拿到片子以及領養了Jeremy。Jeremy看完紀錄片,Ada再次出現在舞台上演唱,隨後丹妮絲也出現,牽著本在「象徵螢幕」前的Lupe,代表解救;Ada抱起她...

眾聲喧嘩 Lipsynch(三)

二部曲 Jeremy在尋訪過一位男性後得知生母的過去,決意拍成電影;電影拍攝過程中他與飾演他母親的女演員發生感情,公私混雜的結果使電影在驚險中殺青,此時他卻從與Ada的電話中得知關於生母的驚人事實。 Jeremy與兩位演員及經紀人的會面堪稱是「喧嘩之最」。英法德西四大語言齊聚一堂,好不熱鬧。電影開拍,屬於電影特有的工作場面被搬到舞台上,可以說幾乎從二部曲開始到Michelle的故事都像是電影畫面;同時我們也發現之前Marie配音的電影正是Jeremy的作品。Jeremy與女演員的關係,根本是一種變相的母子關係,但當女演員回歸現實面,Jeremy無法忍受真實而逃離。此段飾Jeremy的演員演技頗需轉折。 Sarah是Ada語言治療師的幫傭,因曾是妓女而被電台節目邀請訪談。訪談結束後她意外碰到多年不見的哥哥Tony,與過去不同,Tony已是接受過良好語言訓練的新聞播報員,Sarah與之接洽多次未果,於是控告他早年亂倫性侵。 Sarah可以說是為後來Jeremy生母Lupe的故事做一段更厚的鋪陳,她的出現加深了觀眾對於Lupe的好奇;她在電台節目之發言也呈現本劇想提點的「性工作者」或「性奴隸」議題,相對於男性伴遊的自由意願,女性經常是為謀生而做,被強迫或被毒品控制而做。 Sarah的口音也明顯點出與身份高低之關係,在遇到Tony後,她曾問Ada一個問題:語言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嗎?Ada回答可以,但我想兩者認知有些不同:Sarah想知道的是身份的改變,人可以變得比較高尚嗎?Ada則是認為人可以藉語言改變形象或習慣,像是口吃的消失,生活回到正軌。如此的差異性可從Tony的遭遇來觀察。 Sebastian曾與Marie,Jeremy,Tony一起工作過,他因為父親過世而回去奔喪,也和多年未曾接觸的鄉親有所互動。他在家裡發現卡式錄音機,以及父親做喜劇演員時的錄音帶,他聆聽,並完成父親的喪事。 Sebastian本身的故事具過場性質,但卻是與最多其他角色有連結者,儘管只是一條模糊的線。他的故事有點像英國電影《超完美告別》那樣的喜劇式手法,裡頭有一傻子演員,他的淳樸與口齒不清逗人喜愛,這幕可以說是最單純的一條支線。

眾聲喧嘩 Lipsynch(二)

人物介紹(演員名/角色名,以故事順序排列)-官網 Rebecca Blankenship (Ada and others) Hans Piesbergen (Thomas and others) Frédérike Bédard (Marie and others) Rick Miller (Jeremy and others) Sarah Kemp (Sarah and others) Carlos Belda (Sebastian and others) John Cobb (Jackson and others) Lise Castonguay (Michelle and others) Nuria Garcia (Lupe and others) 首部曲 故事以Ada的演唱為始,歌詞表達母子間的情感與分離,奠定了此劇傷感的基調。她領養意外在飛機上死亡的Lupe的兒子Jeremy,在各國巡迴工作間將孩子養大;Jeremy為圓電影夢與Ada大吵一架而遠走舊金山。 從第一段就可以看到舞台設置的精妙。機艙的設計、Ada與Jeremy的歌唱練習,以及地鐵車廂等都相當寫實;較富趣味性的是Ada在探問還是嬰兒的Jeremy下落的過程裡,與當時還在機場工作的Thomas的對話過程:飾Thomas的演員是Ada第一幕所有的電話對象,僅以換裝表示之,直到”Thomas”接聽,這同時也是幽默所在,其中Ada 在舞台第一層打電話,Thomas則在第二層接聽;Ada領養Jeremy後來往各地,Jeremy就在乘坐的交通工具裡成長變化,此段使用象徵手法,也可以說是少數純舞台式手法之一。 Thomas因為Ada領養Jeremy的過程而與Ada相識,他心繫的她的完美歌聲直至Jeremy成人,兩人重逢而相戀。Thomas在工作與摯友過世的疲累中漸感與Ada關係緊張,他暫時中止了這段關係,並專注在患者Marie的手術上。 這一幕最精彩處莫過於多媒體的加入。Thomas與助手、Ada、Marie的交談過程中,其桌椅的呈現是以實物拼湊在螢幕上方成完整的形態,此舉放大人物行動的清晰感,也讓觀眾產生新鮮感。如此的表現方式只在此段,或許代表一種實驗形式,但筆者認為應以反差更大的道具來做投射(像是熊等大型動物追人,但不可能將真正的熊或...

眾聲喧嘩 Lipsynch(一)

圖片
http://www.canoe.com/divertissement/arts-scene/nouvelles/2009/05/07/lypsinc388888.jpg 官網 http://lacaserne.net/index2.php/theatre/lipsynch/ 前言 本來想投稿,但受限於文字(1000-1500)的限制,乾脆寫成網誌,如此也能寫進一些心得。 會去看完全是一股衝動。在看今年《國民戲院-藝識形態》時偶然發現〈西薇姬蘭:舞台人生〉的介紹中談到其導演Robert Lepage正好也帶本劇來台演出;聽聞是九小時的鉅作,一直希望能觀賞長劇的我,就買下了連三場表演。 http://www.cbc.ca/gfx/images/arts/photos/2007/10/12/lepage-robert-cp-828884.jpg Robert Lepage,多才多藝且擅於各種劇場藝術形式,包括導演、影像藝術、編劇、演員和電影導演。他對於劇場的的創造力與原創性為他贏得國際讚譽,也撼動了傳統舞台執導方式,特別是他所帶來的新科技。當代歷史是他的靈感來源,而他現代且不平凡的創作超越了所有藩籬。(這段是我對官網導演介紹的第一段理解) 另有一篇關於Robert Lepage1995的電影《告解室》Le Confessional的論文,其第一段對導演的介紹,可以更了解他多元化的創作背景。 http://www.eng.fju.edu.tw/canada/paper/Lepage.html 正文 一部把劇場當電影演的戲碼。 八個半小時的長度,需要體力,因此劇團提供「完整版」與「三部曲」兩種演出方式。筆者選擇的是「三部曲」的版本。 九個故事彼此互有關連,和過往所謂「可聯合看又可分開看」的故事結構大異其趣。這九個故事首尾相連,幾乎是一氣呵成,主線以Ada,Jeremy與Lupe為敘述,其他角色或副線,或關鍵,或過場,但他們自主角們延伸出來,與主線血肉相連,故應以一體視之。 「眾聲喧嘩」,顧名思義,原義接近「配音」,首先注意的一定是「聲音」的呈現。由九個故事串聯,每個角色都或多或少與「聲音」有關連:Ada是女高音,Thomas提到「失語症」,Marie是爵士樂歌手,Jeremy學過聲樂,Sarah的...

如果那一天

典型好萊塢喜劇模式的故事,會被相中並搬上大銀幕是可以理解的,也令人期待。 人生種種總難預期,因此在事件發生後,才會有「如果那一天……」這種於事無補的想法。 這本書特別的敘事方法在於「那一天」其實是很多個關鍵時刻。很多故事都是在「現在」、「最近」或「即將到來」等時間點去回憶「某一天」;但是這個故事反過來,主角就是在「這七天」回憶過去那些銘刻於心的歡笑與苦痛。 全書充滿典型的美式幽默,辛辣的嘲諷、對於周遭人事的無力感等等,和一本2008年的德國小說《男人都是智障》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本書裡的賈德必須面對更多,愛情、親情以及對自我的理解都面臨關卡,甚至混亂困惑,這些大大勾起了讀者的同情心,以及希冀他能生存下去的想望。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本書淡化了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兩者關係變成夢境的慰藉,而被加強的則是手足與夫妻的衝突,性欲與爭吵都被描寫得極為深刻,彷彿被烙印一般。讀者會擺盪其中,難以抉擇,而所有的考慮都僅僅是希望:生活能回到正軌,所有人都能重新獲得力量。

[經典]西班牙公寓

圖片
台灣失敗的封面 http://www.ivideo.com.tw/rent_video/video_detail.asp?film_id=19695 其實也只有好一點點的封面 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poster&filmid=flen00283900&pid=P-flen0028390001 Romain Duris飾演的男主角超帥,如果你看過《我心遺忘的節奏》就知道。 Romain Duris http://www.closermag.fr/storage/images/news-people/duel-de-stars/duris-romain-dujardin-jean/51007-2-fre-FR/Duris-Romain-Dujardin-Jean_closer_duel_large.jpg 「歐盟」被縮小成巴塞隆納的學生公寓。這些青春洋溢的學生角色們,很多到後來都是許多非主流電影的熟面孔,其中最有名的一定就是奧黛莉豆豆(Audrey Tautou,周星星語),但她只是客串男主角的女友罷了;印象最深的是飾演女同性戀者的Cécile de France,她實在長得很像《無名指》的女主角(Olga Kurylenko飾);另外飾演溫蒂的英國女演員Kelly Reilly,她就是飾演《福爾摩斯》華生的未婚妻。 Audrey Tautou http://i254.photobucket.com/albums/hh86/badgerhans/AudreyTautou-1.jpg?t=1245050369 Cécile de Fran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Cécile_de_France 她長得像以下這位 Olga Kurylenko http://tw.ent2.yimg.com/mpost/17/42/1742.jpg Kelly Reilly http://www.starmagazin.cz/wp-content/uploads/kelly-reilly-madonna-5.jpg 昨天我和Angelina Hu小姐MSN,她問我認為台灣的圖騰是什麼,番薯嗎?我認為可以朝原住民的方向想,她質...

〔舊片〕禍然率71

圖片
目前在台灣常見的版本封面http://i.yai.bz/assets/20/119/l_p1010011920.jpg        這麼特別的片名,你猜是誰導的? (根本就公佈答案了 話說他有像薩魯曼啊) http://img.dvdspring.com/UploadFile/2008-4/2008438343370067.jpg       《隱藏攝影機》與《白色緞帶》會讓你想起誰?沒錯,就是那個我到現在還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德國人還是澳洲人的麥可漢內克。 另外一個版本的封面http://www.swtwn.com/filmsdetail/2007/71Fragments/1.jpg         本片是他的《冰川三部曲》之第三部。《冰川三部曲》是他早期以描寫白領階級的脆弱與恐懼的初試啼聲作品,首部曲是《第七大陸》,二部曲則是《班尼的錄影帶》,博X來有售。         本片榮獲西班牙「加泰隆國際奇幻影展」最佳影片?(這片不太奇幻哪!挺寫實的,是剪接讓電影特別了起來,但依舊和「奇幻」搭不上邊,誰來解釋一下?)同時也是坎城影展觀摩片。根據真實事件,一名19歲學生在聖誕節前夕持槍闖入銀行掃射的事件改編。         光是描述劇情並不能清楚表明這部電影,因為幾個故事以編織的方式進行,個別拆開來看根本沒有因果關係,只能說導演選擇這些事件,是想呈現當時的社會面;「禍然率」諧音「或然率」,人們在怎樣的壓力下會發生不幸災禍呢?仔細看本片的畫面,會發覺一種淒涼感,模糊而不顯明的意象充斥全片,卻也讓你更目不轉睛地想觀察: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         麥可漢內克的銳利,相信一定有和我一樣被他刺到或過的經驗,於是本片我看的是戰戰兢兢;在我看來,他的冷酷風格直逼羅曼波蘭斯基,但他更現實,更細密地割開,你我的生活與記憶。 參考資料 《冰川三部曲》ht...

田壯壯的《狼災記》(雷慎入)

圖片
http://www.gscn.com.cn/Files/B0509-10/1130282285_i8aO5V.jpg 最不有名的第五代導演 可是藍風箏真的好看 其後我也忘了他有什麼作品 直到這部片我才又認真地想看到他沒有表達出什麼的什麼(請從以下影片自行體會) (無字幕 請開大聲點) 第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AGF1p17SjdY&feature=PlayList&p=90876EE2FE91B5B0&playnext=1&playnext_from=PL&index=21 第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_VSQOjpE6iI&feature=PlayList&p=90876EE2FE91B5B0&index=22 第三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7xVcTCxU0gI&feature=PlayList&p=90876EE2FE91B5B0&index=23 第四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V88b8QIQcyM&feature=PlayList&p=90876EE2FE91B5B0&index=24 第五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eyd_68GqqRw&feature=PlayList&p=90876EE2FE91B5B0&index=25 第六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EYXUdCczp2s&feature=PlayList&p=90876EE2FE91B5B0&index=26 第七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twdm289WkcI&feature=PlayList&p=90876EE2FE91B5B0&index=27 第八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9AzHQMH9HuI&feature=PlayList&p=90876EE...

〔舊戲〕玉茗堂私夢

愛情到底是不是湯顯祖處世的解藥? 《玉茗堂私夢》明顯改自於《玉茗堂四夢》,作者從經典的《紫釵記》1、《南柯記》2、《邯鄲記》3與《牡丹亭》得到啟示,而有了私自說故事的欲望。 愛情對於現實的人們,尤其是賴愛情以為生的人們而言,是糧食也是空氣;由於愛情的無所不在,難以抓住的結果猶如大把壓迫的虛妄,於是到了呈現人的精神萬象的藝術家手上,愛情被揉捏、包藏在層層不可實現的夢境裡。 《玉茗堂私夢》就是湯顯祖這個多情種予人的意象世界,愛情是他人生追尋的全部,至情是他給這段追尋過程的定位。「《私夢》裡明代湯家班女演員的謝幕,對比著原劇經典《四夢》裡的夢醒,讓這故事新說裡的後設情境與經典原劇裡的夢醒時分產生對話,可以看作是本劇對湯顯祖『因情成夢,因夢成戲』之言的另一種演繹。」4本劇的三個角色與其說在爭論湯顯祖的鍾情為何,不如說她們將愛情、封侯與人生雜揉在一起,以追求至情之可能。 藉由演員台上台下,擁有「第二人生」能力的特性,作者讓三角色的生活與劇中對白交錯,除了探討真實與虛構外,更跳接不同劇的片段為連結、對比與相抗,由此窺湯顯祖—那位實體不曾出現,卻處處留名(三角色名)留情的傳奇人物。三角色註定是想解開湯顯祖的情感世界的,從她們的名字:顯祖、義仍、海若,分別代表湯顯祖的名、字、號,即可知道她們在劇中被設定為湯顯祖的靈源分身,但同時又被賦予作者意識,成為湯顯祖假想的分裂鏡像。 註: 1. 《紫釵記》:(粵劇版本)http://www.sinfung.net/movies/purple.htm 2. 《南柯記》:神仙道化戲。描寫淳于棼夢入槐安國,與公主成婚,任南柯太守,後獲罪放逐。夢醒看破塵世而坐化。http://www.ctcwri.idv.tw/IndexD2/D2-09/09001-09050/09023/09.htm 3. 《邯鄲記》: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42010546 4. 出自《玉茗堂私夢》周慧玲著 大可出版 頁4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5324 相關影片 1. 《玉茗堂私夢》導演講戲http://www.youtube.com/...

麥田

圖片
先來一張大家比較可能看過的 第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SvS58zn-fjM&feature=PlayList&p=93196336456A48B5&playnext=1&playnext_from=PL&index=72 第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LGWyHWRUKN4&feature=PlayList&p=93196336456A48B5&index=73 第三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9nN_539ci9c&feature=PlayList&p=93196336456A48B5&index=74 第四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7_ixg6WmCgc&feature=PlayList&p=93196336456A48B5&index=75 第五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jLq-QJVOH18&feature=PlayList&p=93196336456A48B5&index=76 第六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Ri2MdmaLJVk&feature=PlayList&p=93196336456A48B5&index=77 第七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Kn0hJefyX-4&feature=PlayList&p=93196336456A48B5&index=78 第八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G_ulj7kWOk8&feature=PlayList&p=93196336456A48B5&index=79 第九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0HXqv1zCUEo&feature=PlayList&p=93196336456A48B5&index=80 第十段...

安妮的日記

圖片
http://www.wellgotaiwan.com.tw/wellgo/images/LWD98C.jpg 這裡說的既是書本,也是由安妮.法蘭克基金會授權拍攝的電影版本,由英國知名導演Jon James根據完整日記改編成電影,忠實地呈現安妮的日記內容,並且重建了當時閣樓的樣貌……這部電影在臺灣並未上映,而是直接發行DVD通路。 http://cimg2.163.com/auto/2006/2/20060223090539dec42.jpg 安妮的日記所描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安妮和家人為了躲避納粹份子追殺猶太人,一起生活在秘密閣樓裡兩年多的故事,當時13歲的安妮收到父親所送的日記本,便開始寫日記的習慣,安妮真實記錄了躲藏在秘密閣樓中的點點滴滴,面對著隨時會被納粹份子發現的恐懼不安,一家人依然能夠從生活中發掘樂趣,本片同時也對安妮與雙親的關係、自我意識的發達以及成人間的問題等做了深刻的描繪。 說做了深刻的描繪也不盡然,因為以一個13歲女孩的格局其實也不過就那麼一丁點大,只要忠實地跟隨字句紀錄呈現,女孩如同閣樓般大小的精神世界也就一覽無遺了。安妮對我而言並不是一個討喜的孩子。 這部片還具有的一個特殊價值,就是特別收錄的安妮表哥Buddy Elias專訪。或許是安妮在歷史上的價值太過崇高,以至於她的日記文采被高捧,倘若看過書本的讀者都知道,以一個讀過一些書又口齒伶俐的女孩而言,安妮文筆尚算流暢,但她也來不及發展什麼文學長才就是了。 最後一個是成人間的問題。安妮的日記裡對於父母、姊姊、男朋友與其他人都是出自片面的敘述,她因為個性的關係,在敘述上常常是武斷而隨性的,不太客觀;至於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種種,因為長居閣樓不得外出,她的世界裡也只能剩下最表面的論述而已。 第一二段來自http://www.wellgotaiwan.com.tw/wellgo/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392

瘋狂的賽車

圖片
Yahoo!奇摩電影 第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spjNQYC4my0 第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u9Z0HE2cuZU 第三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PrKfTZrJQNo&feature=related 第四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VC5e83MXrJ4&feature=related 第五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ZIid02Hwcnw&NR=1 第六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nIu_d63Y9Xk&feature=related 第七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utaziMhYYHQ&feature=related 第八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vGGEFNrvwIM&feature=related 第九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hgw7JYee7w8&feature=related 第十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cMEdu0uiOp0&feature=related 自從《瘋狂的石頭》奠定成功模式後,同類型的片要成功,對廠商而言,應該是指日可待。 不過比起《瘋狂的石頭》,本片可說是匠氣過頭,刻意斧鑿的痕跡到處都是,劇情俗爛掉了。 台灣演員的加入增添劇情的可看性,最好的部分就是〈浮沉的兄弟〉。九孔的角色設計不錯,夠奸夠不要臉也夠沒用,雖然其肢體誇張過頭,但是至少放開演;戎祥相對來說就有種緊張僵硬,尤其在對對方的挑釁(其實是誤會)感到「太沒禮數」時,那句台詞怎麼講也不像個久經風雨的老大,很可惜,高捷也不能幫到他什麼,因為這根本不是高老大擅長的舞台! 那輛貨車就是「電影眼」吧!它在劇中的作用多到令人瞠目結舌。可惜貨車主人,也就是黃渤飾演的耿浩並沒有太多的戲份,若說《瘋狂的石頭》中他只是個小配角,本片好不容易扶正卻被一干三教九流給搶戲,沒辦法,誰叫他還要分身鬥...

太琪

圖片
http://iphoto.ipeen.com.tw/photo/comment/200906/cgm6589e4effaae482669c8cdf7c8306a01711.jpg 高中畢業旅行的晚上,同學們都會湊在一起聊天打牌,鄰近房間也會過來串門子,使得原本住八個人的空間,又多了四到五個人,好不熱鬧;有人提議來聊真心話,於是關了燈,每人一支蠟燭,圍成一圈坐在地上。 要聊什麼主題呢?白安看著四周黑暗,氣氛陰涼,很壞心地說:「不如就聊大家最害怕什麼吧!」在這種空間條件下實在很適合這種話題,於是大家就鬼使神差地同意了。既然是白安提的,就從她先開始: 「我最害怕昆蟲類的動物。」 「有特別哪一種嗎?」有人發問。 「你們想得到的我都怕。小的時候給蜜蜂螫過,簡直痛爆了,別看牠們小小的,可是似乎都有尖銳的利器,好像隨時都要扎你一樣,真的是很可怕。」白安身子有點顫抖,看來昆蟲真的是她的惡夢。 接下來輪到Joyce。 「我最害怕人群。」 「耶?那現在……」 「現在不算啦!十幾個人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何況你們都是我朋友,我害怕的是街上陌生的人群,我不知道要如何在當中自處,好像別人都在觀察我的一舉一動,好怕下一刻就會出糗,就會被嘲笑。」Joyce說完以後有些黯然,我摟摟她表示安慰。為了轉移大家的尷尬,我自告奮勇當下一個。 「我最害怕鳥,很怪吧!」 「什麼?鳥有啥好怕的,妳被啄過啊?」 「當然不是啊!就……我個人對羽毛類有點排斥,摸起來就……啊!!!誰呀!這什麼東西!」白安不知道什麼時候到我背後,拿禦寒的羽絨衣帽子鬧我,真是……我也轉過去鬧她,大家都笑岔了氣。 這個時候有個聲音:「你們也太膽小了吧!」 我們停止打鬧,看到一旁有個人躺著,沒拿蠟燭,一臉剛睡醒的樣子。原來是景文,她好像還在打牌時就睡著了,所以之後玩真心話時就忘記她了,她大概是淺眠被吵醒的吧! 「昆蟲打死就好啦!人群你就拉個人陪你上街,至於鳥嘛……現在大城市裡能見到鳥的機會不多,更何況你也摸不到。」 景文幾句話就讓我們的害怕變成軟弱的藉口,真讓人不爽,我就不信她沒有害怕的東西。 「我?拜託!怎麼可能有?」 「怎麼可能沒有?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東西。」 「就是沒有啊!誰像你們那麼膽小?」 就在我們爭辯不休時,向藍爆料了:「她有!她絕對有害怕的東西...

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

圖片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lookinside.php?item=D020021684 布紐爾,布爾喬亞,令人輕蔑卻又不得不重視的群塊。 「拘謹」是廣義的,形容布爾喬亞階級種種自成習規的倫理道德;階級問題如此敏感,先問問筆者自己:我自詡為哪個階級? 恭喜!榮登「五樓自婊」一枚。生為布爾喬亞階級,長為布爾喬亞階級,未來如果真的照著既定計畫前進,筆者前前後後、裡裡外外、不折不扣就是個布爾喬亞!嗚呼哀哉! 筆者虛情假意的一面,便在應酬親戚間,和片中觥籌交錯的情景差不多。布爾喬亞階級有個最大的優點,同時也是最嚴重的致命傷:為上層社會和底層社會的中界,可以過著庸庸碌碌的日子,亦可伺機享受一番;既可上批豪門浮華,又可下嫌寒門窮酸。 難過的是本身定位上不上,下不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上批豪門浮華時,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下嫌寒門窮酸時,是「笑貧不笑娼」。貧富使人扭曲,於是布爾喬亞階級又設定各種目標,只要賺到多少錢,爬到一定地位,即非富豪,亦非乞丐,延伸到精神層面,成了米蘭昆德拉的「媚俗」(就連賣弄這種文學作品知識的行為亦然)。 布爾喬亞階級之所以值得注意和討論,是因為他們佔據社會的絕大多數,久而久之,其一舉一動的效力只略略輸給法律。布爾喬亞階級滿口抱怨,卻早已是既得利益者。

狼的諾言

圖片
隨機選取 http://bz.ttbz8.com/动物壁纸/动物合集/狼的写真/1024x768/狼的写真_013.jpg 其實我覺得原書名《狼的諾言》也是挺貼切的,只是為了吸引讀者能再看續集,改成現名《狼紀年:太古的戒律》也無可厚非。 不知作者背景如何?我從未看過可以將動物擬人化至好似前世就是一隻狼,在四萬年前,在一萬四千年前,在大自然裡奔跑跳躍、逍遙獵殺。 本書更為特別之處在於出色的第一人稱之敘述觀點。私自認為作者有如向《白牙》、《野性的呼喚》傑克倫敦拜師,進而完全投入到狼群生活裡,而將人類﹙外力﹚的成份減至最低最低;這可能也是作者將年代設定如此久遠之故。 書的序幕設定在四萬年前,狼與人的共獵關係。原本應該要引人入勝的,不知怎麼就像是點著了鞭炮卻沒能爆開,短短幾頁人狼建立關係後,突然就跳出了真正的主角,且與序幕幾乎沒有必然之關係;直到看到後來兩個時空的連結豁然開朗,回頭再看序幕,發現了問題所在:四萬年前的故事太短了,也許一萬四千年前的故事發展可以讓讀者「想當然耳」地去聯想到,四萬年前的人狼平衡必定在某個時間點破壞掉了,但是序幕應該就要寫到這個破壞點,才能使一萬四前年前凱拉的顛簸歷程更具說服力與必要性。 我自己對於狼特性的了解,就在於團結與忠誠。由此而延伸出凱拉與其狼群「幫派」一樣的生活方式:對內嚴守紀律、自有家法;對外堅固防守、道義行事,首領心狠手辣,屬下互相爭鬥,幫派各據山頭,其利益與信念被擬人化到極致,卻不顯突兀感,作者頗有功力。 凱拉的幼獸成長歷程是本書鋪陳極多的部分,個人本來有些懷疑狼的生態有何可描寫?四萬年前或一萬四千年前的生活,無論何種物種,都不是我們可以想像得出來的,甚至很擔心會看到很多生物學考古學的專有名詞,霧煞煞又沉悶不已;但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完全摒棄了艱深的名詞堆砌,而是訴諸於情感上的,或純粹動物行為的具體描述,套入人類的心理模式,讓讀者完全地進入狀況,急切地想要知道凱拉能不能扭轉命運,得到認可與榮耀? 除了狼群外,作者也有一些著力在渡鴉的部分,一開始我視其為配角而未多加注意,後在凱拉不斷冒險去接觸人類時,我就注意起一直跟著她的特力圖了。特力圖在渡鴉群的角色似乎與凱拉有相似之處,但是頗為模糊而神秘;我以為他與凱拉的關係是一種共生的友誼,有時又有...

瘋狂的石頭

圖片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nt/2006-11/20/content_5352800.htm 全片請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Ba4KnnA3Wc 看來就是這部片奠定了目前大陸的喜劇片模式:一群小奸小惡的小人物之間的鬧劇,不雷到你絕不罷休。 大量的方言也是這種喜劇片的特色之一,由於劇情緊湊、節奏特快,觀眾對於那些「咿咿呀呀」都有著新奇感,並且集中著高度注意力。 當然這也有些問題。就是如果沒有字幕或非方言地人,會慢慢顯出疲態,對於劇情難免丟三落四,後來我又多看幾部大陸電影,都有這樣的情形,以後再談。這部電影當然還是很成功的,畢竟它的影像已不用字幕也能理解,觀眾笑著喘氣時連螢幕都不見得看得實。 這片在大陸以外的成功自然靠行銷。略微注意影劇新聞的人大概都會有印象本片是有天王劉德華的強力口碑,其實本片還大陣頭的在北京舉行首映,擺明就是個國家氣派。裡頭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郭濤(海報中間張著嘴的)的演技,外表性格,感情真摰,看到最後大家都很同情他。 聽說崔健和陳可辛都喜歡這部電影的(這種觀眾的組成份子也挺逗),對於大陸電影陌生者,不妨從這種小品式的喜劇電影入手,不然大陸老是動不動就歷史古裝片,現在的速食觀眾們哪裡看得起這等講究!最近這幾年的華語電影都走「小兵立大功」路線,先試試水溫,賺下部電影的成本先,目前看起來成果都不錯,預計這種路線還得走個五年以上。 這年頭的電影設計得好不如說是設計得巧。大家都在已用爛的梗堆中選支亂接,誰接得好就能開花結果,所謂「原創」都是「解構」再「重構」,然後冠冠「後現代」之名,就可以行騙天下了。(這是什麼結論?!)

李米的猜想

圖片
第一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JpWcsY6wBTQ 第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fxJZmyL8WAY&NR=1 第三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O1of-v4pwY&NR=1 第四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xQeXJhSpX9I&NR=1 第五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SJHxow4AC_Q&NR=1 第六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m8nCXy2CPYc&NR=1 第七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8em62deZEAM&NR=1 第八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egqQquHjnk4&NR=1 第九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tNwIH5ob8IE&NR=1 之前我寫【風聲】,提到張涵予參加金馬獎,提到他認為就入圍獎項分配,應該是李冰冰和他以【風聲】、周迅以【李米的猜想】入圍才對。 這個想法在某方面來看是對的。周迅在本片之演出比起【風聲】是比較寫實,不再那麼浮動的。 王寶強(集結號時還是小配角 本片是個從鄉下到城市找尋愛人的小嘍囉 他的演出生動 值得一看 我個人非常喜歡他)  本片與【集結號】頗有淵源,參與【集結號】的張涵予、王寶強與鄧超皆參與本片演出;同時監製者又是【風聲】導演陳國富。(說起來三部都有張涵予,難怪他對整個情況很了解的樣子) 本片的配樂是竇唯,風格與氛圍都易於辨認,他也以此片拿下去年金馬獎最佳配樂。導演是曹保平,據說是新銳導演,從整體來看是拍得滿不錯的。故事是關於愛的等待,等待你愛的人,你能等多久?再次面對他/她的時候,你又會怎麼做? 周迅飾演一個偏執等待的計程車女司機,整部電影裡她不斷地算著日子、信件數量等等,那些念起來頗有詩意的數字好似在幫助描寫愛人的容貌,好似數字加總起來、拼湊起來,愛人就會出現。在她所處的那個灰濛濛的城市裡,數字就如信念支撐著她的記憶與旅程的長度。 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