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之戀II》—獨樹一幟的愛情故事
本文僅上載http://artmagazine.com.tw/ArtCritic/article1619.html
舊作重溫 原是驚喜
《高海拔之戀II》是導演杜琪峰2012年的電影作品,剛好最近有機會得以一觀此片,發現這又是一次風格之作。杜琪峰導演不但在黑幫犯罪電影成績斐然,在文藝愛情片方面,其切入角度尤令人印象深刻。早期的《天若有情》系列[1]、《孤男寡女》(2000)和《鍾無艷》(2001)等都是名作,情感動人、題材特別,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真正讓筆者注意到他的這條創作路線,已經是2011年的《單身男女》,這部電影是杜琪峰正式進軍中國的作品,其與同年拍攝的《奪命金》,都更加具有都會性,也更深地挖掘人性中的矛盾與搖擺不定的常態。
《高海拔之戀II》正是接續在《單身男女》和《奪命金》之後的作品,然而它的都會性表現,卻因為故事發生地點已然遠離塵囂而降低許多,甚至乍看之下會以為這只是一部發生在雲南偏遠高地的愛情故事,但在細察之下會發現,夢幻的香格里拉只是傷心人與之邂逅或暫時避世之處,並非是原生的、純樸的鄉間印象。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實皆是外來人,他們在高山樹海中找到安定、平靜,以及重生的希望。
當然僅僅只是將場景搬到雲南香格里拉並非本片最特殊的地方,人物經歷的情感過程,以及電影的敘事方式,才是最令人眼睛一亮之處。這個愛情故事從海報到簡介,都讓人以為是失戀者互相療傷,進而發展的固定套路;但其實並非如此,導演在佈局上改變了觀眾對此等故事期待的節奏和順序,一開始男主角從演藝事業如日中天、風光娶妻卻慘被搶婚,之後酗酒恍惚,無意間跳進女主角的貨車後,誤打誤撞地來到香格里拉。這樣一段虐心的失戀情節,導演只用了約莫十分鐘的篇幅就說完了,幾乎僅是場景替換,連讓觀眾醞釀同情的時間也沒有。短促交代過程中唯一令人記住的,就是男主角做為一名演員的成就—古天樂在本片飾演巨星邁克,而邁克才在香港電影金像獎拿到最佳男主角。導演花了心思,在短促的開頭中模擬邁克主演電影的海報及頒獎典禮,甚至讓觀眾先看到海報、聽到得獎宣布之後,才看到男主角出現,而這個「出現」還是在「電視螢幕上」,令人看不真切。如此「有所偏重」的表現手法,至電影後半段,觀眾才對導演的用意感到豁然開朗。
巧妙安排的佈局 不落俗套的實驗
男女主角在香格里拉的相處,更多是一種互相扶持的情誼,即使是情愫暗生的試探,也很快就被女主角與失蹤丈夫的過去給覆蓋。相比於男主角的失戀,導演則是花了最大的篇幅去講述這段淒美的愛情,一方面是因為香格里拉特殊的樹海風光令人目眩神迷,此地的神祕氛圍正是故事得以發展的背景[2],另一方面,「高海拔之戀」最先發生在女主角與丈夫之間,甚至其實這對夫妻所經歷的一切,才是最符合片名的故事。
女主角與丈夫相識相戀,以及後來丈夫因故失蹤的往事,大大觸動了男主角,他為了讓女主角能夠從傷痛裡走出來,進行了非常獨特的療癒計畫。男主角親自寫了一個劇本,並讓前女友擔綱主演,故事就是女主角的經歷,而片名正是《高海拔之戀》。呼應本片的開頭,也解釋了本片片名《高海拔之戀II》的來由,《高海拔之戀》在此包含了三種意涵:事件本身、男主角的創作、本片所述說的故事。「II」做為續集的概念,並與男主角的創作相映照。
做為療傷過程的「戲中戲」
這個戲中戲的結構既複雜又有趣,由內而外的「實—虛—虛—實」的過程,分析起來好像讓人眼花撩亂,電影表現卻在情在理。男主角的創作讓女主角的悲劇得以翻轉,因為他讓女主角和丈夫得以在「虛構的電影中重聚」,從而使女主角在精神上接受事實、平復心情。這樣一個精心設計的療癒過程,極為特殊但又自然合理,並留下一個溫馨可期的結局。
導演杜琪峰與編劇韋家輝在這部電影所做的結構實驗,從外界所關注的角度而言,大約是被認為「頗費周折」,更多的評論都落在演員表現及主角間互動的合理性問題。筆者認為這兩個角度都是顯而易見的缺失,出演女主角的鄭秀文在表演上的確不夠細緻,而導演與編劇為了電影佈局而犧牲了細節。但我認為最大的一個誤導,實是電影的宣傳,這其中或許有票房考量的原因,讓觀眾對於演員有了很大的期待;也正是最被期待的地方出現瑕疵,反讓特殊的表現手法被忽略,實在是殊為可惜。
《高海拔之戀II》是導演杜琪峰歷年作品裡的異數,並開展了更多的論述空間。如此的風格實驗是否能夠再有[3],這要就市場的接受而定,而中國合拍片的模式能走到多遠,更是我們要繼續觀察下去的課題。
舊作重溫 原是驚喜
《高海拔之戀II》是導演杜琪峰2012年的電影作品,剛好最近有機會得以一觀此片,發現這又是一次風格之作。杜琪峰導演不但在黑幫犯罪電影成績斐然,在文藝愛情片方面,其切入角度尤令人印象深刻。早期的《天若有情》系列[1]、《孤男寡女》(2000)和《鍾無艷》(2001)等都是名作,情感動人、題材特別,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真正讓筆者注意到他的這條創作路線,已經是2011年的《單身男女》,這部電影是杜琪峰正式進軍中國的作品,其與同年拍攝的《奪命金》,都更加具有都會性,也更深地挖掘人性中的矛盾與搖擺不定的常態。
《高海拔之戀II》正是接續在《單身男女》和《奪命金》之後的作品,然而它的都會性表現,卻因為故事發生地點已然遠離塵囂而降低許多,甚至乍看之下會以為這只是一部發生在雲南偏遠高地的愛情故事,但在細察之下會發現,夢幻的香格里拉只是傷心人與之邂逅或暫時避世之處,並非是原生的、純樸的鄉間印象。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實皆是外來人,他們在高山樹海中找到安定、平靜,以及重生的希望。
當然僅僅只是將場景搬到雲南香格里拉並非本片最特殊的地方,人物經歷的情感過程,以及電影的敘事方式,才是最令人眼睛一亮之處。這個愛情故事從海報到簡介,都讓人以為是失戀者互相療傷,進而發展的固定套路;但其實並非如此,導演在佈局上改變了觀眾對此等故事期待的節奏和順序,一開始男主角從演藝事業如日中天、風光娶妻卻慘被搶婚,之後酗酒恍惚,無意間跳進女主角的貨車後,誤打誤撞地來到香格里拉。這樣一段虐心的失戀情節,導演只用了約莫十分鐘的篇幅就說完了,幾乎僅是場景替換,連讓觀眾醞釀同情的時間也沒有。短促交代過程中唯一令人記住的,就是男主角做為一名演員的成就—古天樂在本片飾演巨星邁克,而邁克才在香港電影金像獎拿到最佳男主角。導演花了心思,在短促的開頭中模擬邁克主演電影的海報及頒獎典禮,甚至讓觀眾先看到海報、聽到得獎宣布之後,才看到男主角出現,而這個「出現」還是在「電視螢幕上」,令人看不真切。如此「有所偏重」的表現手法,至電影後半段,觀眾才對導演的用意感到豁然開朗。
巧妙安排的佈局 不落俗套的實驗
男女主角在香格里拉的相處,更多是一種互相扶持的情誼,即使是情愫暗生的試探,也很快就被女主角與失蹤丈夫的過去給覆蓋。相比於男主角的失戀,導演則是花了最大的篇幅去講述這段淒美的愛情,一方面是因為香格里拉特殊的樹海風光令人目眩神迷,此地的神祕氛圍正是故事得以發展的背景[2],另一方面,「高海拔之戀」最先發生在女主角與丈夫之間,甚至其實這對夫妻所經歷的一切,才是最符合片名的故事。
女主角與丈夫相識相戀,以及後來丈夫因故失蹤的往事,大大觸動了男主角,他為了讓女主角能夠從傷痛裡走出來,進行了非常獨特的療癒計畫。男主角親自寫了一個劇本,並讓前女友擔綱主演,故事就是女主角的經歷,而片名正是《高海拔之戀》。呼應本片的開頭,也解釋了本片片名《高海拔之戀II》的來由,《高海拔之戀》在此包含了三種意涵:事件本身、男主角的創作、本片所述說的故事。「II」做為續集的概念,並與男主角的創作相映照。
做為療傷過程的「戲中戲」
這個戲中戲的結構既複雜又有趣,由內而外的「實—虛—虛—實」的過程,分析起來好像讓人眼花撩亂,電影表現卻在情在理。男主角的創作讓女主角的悲劇得以翻轉,因為他讓女主角和丈夫得以在「虛構的電影中重聚」,從而使女主角在精神上接受事實、平復心情。這樣一個精心設計的療癒過程,極為特殊但又自然合理,並留下一個溫馨可期的結局。
導演杜琪峰與編劇韋家輝在這部電影所做的結構實驗,從外界所關注的角度而言,大約是被認為「頗費周折」,更多的評論都落在演員表現及主角間互動的合理性問題。筆者認為這兩個角度都是顯而易見的缺失,出演女主角的鄭秀文在表演上的確不夠細緻,而導演與編劇為了電影佈局而犧牲了細節。但我認為最大的一個誤導,實是電影的宣傳,這其中或許有票房考量的原因,讓觀眾對於演員有了很大的期待;也正是最被期待的地方出現瑕疵,反讓特殊的表現手法被忽略,實在是殊為可惜。
《高海拔之戀II》是導演杜琪峰歷年作品裡的異數,並開展了更多的論述空間。如此的風格實驗是否能夠再有[3],這要就市場的接受而定,而中國合拍片的模式能走到多遠,更是我們要繼續觀察下去的課題。
[1]《天若有情》系列指的是《天若有情》(1990)、《天若有情II之天長地久》(1993)和《天若有情III之烽火佳人》(1995)。
[2]「從電影構思到實際落成,總是要經歷漫長的演變過程。鬼才編劇韋家輝早在數年前已有本篇故事的構思,一切源自他看到日本有處名為青木原樹海的地方。(下段)青木原樹海位於日本富士山區,樹林內有如迷宮一般,蘊藏豐富的磁鐵礦,引致指南針失靈,再加上古木蔽天,GPS也無用武之地,一旦走進林中,十之八九會迷失方向感導致意外發生。很多人進入樹海後就無法離開,因此有不少淒美動人的故事,而被困在其中的人更容易因此產生幻覺,讓此處更添增令人流連忘返的神秘感,也讓韋家輝覺得異常浪漫,啟發了他創作【高海拔之戀II】的故事原形。輾轉間,他又發現中國雲南境內的香格里拉風景之美,吸引他希望在香格里拉拍攝一個空氣異常稀薄的愛情故事,在海拔三千八百米之上,加上四季景色如畫,配合『白茫樹海』這片神秘之地,一個既淒美又神秘、更讓人最難以捉摸的愛情故事就此誕生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D020045278
[3]編劇韋家輝亦是本片重要的創作者,其靈感與劇本結構的設計,他貢獻良多,也因此被認為斧鑿痕跡很多;本片也非他第一次展現多線交錯且複雜的編劇手法,甚至本片還被認為為迎合商業市場而較缺乏創意。無論從電影的題材和市場來看,可能不容易再看到相似的作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