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1的文章

時過境遷的戲院

2006.3.22&2006.3.24 「 我很小的時候,長春戲院就存在了,那時還沒有學者戲院,長春可以說是那附近唯一看電影的地方。我父親當時在離那裡不遠的公司上班,所以逢假日要看電影,他就會帶我到長春去。那時候長春生意興隆,觀眾很多,連帶旁邊的麥當勞也大撈一筆,週末的盛況和現在的大戲院是一樣的;直到學者開幕,大餅開始被分食,一切都變了。學者是新興戲院,設備較新,售票處乾乾淨淨,裡面還有7-eleven,非常方便,而且價格和長春差不多,所以漸漸地客人都往學者跑(我們也是),長春就不復以往的氣象了,甚至關門改建一陣子。近幾年長春重新開幕,卻不再是原本播院線片的戲院了,他們改播藝術片,與學者走不同路線;因為觀眾群的不同,衝擊也就不那麼大,兩家戲院比鄰而居,相安無事。高三後我迷上藝術片,原本只去光點,後來才又回頭注意這個我遺忘多年的老地方。記得再踏進戲院時看的是【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柳樂優彌主演,並拿下坎城影展史上最年輕影帝),很清澈、很動人的一部電影,主題曲也很優美,把那種我們難以想像的刻苦生活化成一種自然氣息,日子總要過下去,沒有什麼可抱怨的,這是命運的所在。出場後我回頭看著這家戲院:樸舊的售票處真令人懷念,常回來吧!藝術片的寶地!此後我去長春的次數愈趨頻繁,對那兒熟得不得了(誇大了啦!),售票處有四個窗口,各是一部片子,通常都是一個售票小姐,在裡面坐著有滾輪的辦公椅滑來滑去,感覺很妙;一樓有一廳,就在售票處旁邊;二樓有三廳,可是是從麥當勞進去往上走,我很好奇,會不會有人拿著麥當勞的餐點往樓上找位子,然後錯愕地發現是一家戲院?!聽說有,那應該頗好笑的吧!(哈哈哈!被騙了!)樓上的剪票口進去以後,是一道走廊,牆上貼著上映或即將上映的電影海報,旁邊立有看板,最特別的是有幾張長凳,你可以坐在那裡等進場,不過我都是在看完電影後才坐在長凳上回想,那感覺很愜意,也能冷卻我入戲太深;這一年以來,長春就好像我的電影學校一樣,匆匆買票,匆匆買吃的喝的,然後大搖大擺走進戲院,找好位子坐下來,準備上一堂令人難忘、令人驚喜的「電影課」(開演前螢幕旁還有打上去的「本片開始」、「請關手機」以及寫好打上去的「請勿拍照、攝影」字樣)。我想,將來在我的求學回憶裡,長春一定會佔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這段回憶會有多長? 」 2011.12.2 想到今天還會寫關於長春戲院的文章,大概是

2011/10/12記言

1. 二度降臨 / 葉慈 ( The Second Coming / William Butler Yeats) 迴旋復迴旋,於愈益擴大的漩渦 獵鷹聽不見放鷹的人 一切都崩落,再無核心可以掌握 只剩下混亂,漫溢世間 血色的暗潮,漫溢四方 純真的慶典已經沉沒了 最好你沒有信念,最壞 你還有充滿激情的狂烈 想必有些啟示倒來 想必有二度降臨到來 二度降臨多難說出的字眼 當精神宙宇的龐然大形 攫住我的視線,在沙漠的塵埃之中 一形影,有獅的身軀人的頭 一凝視,空洞而無情如陽光 正移動著緩慢的軀殼,週邊是 憤怒的沙漠鳥群,捲動的陰影 黑暗又滴落了,然而我已知道 二十個世紀,頑石般的長眠 已經讓擺動的搖籃盪入夢魘 那是什麼畜生?它的時間終於到來 淫淫靡靡的走入伯利恆,等待出生 Turning and turning in the widening gyre The falcon cannot hear the falconer; Things fall apart ; the centre cannot hold; Mere anarchy is loosed upon the world, The bloodly-dimmed tide is looosed,and everywhere The ceremony of innocence is drowned; The best lack all conviction, while the worst Are full of passionate intensity. Surely some revelation is at hand; Surely the Second Coming is at hand. The Second Coming! Hardly are those words out When a vast image out of Spiritus Mundi Troubles my sight: somewhere in asnds of the desert A sharp with lion body and the head of a man,

Translate Free Online

http://www.worldlingo.com/en/products_services/worldlingo_translator.html

2011/10/5記言

1.《麥迪遜之橋》 這樣確切的愛 一生只有一回 2.《麥迪遜之橋》 我不想讓自己去需要你 因為我無法擁有你 3.李長青〈隱喻〉 許多已經完成或者未完成的 生活的隱喻 在我們摯愛的島嶼 應當如何命題?例如 憂傷的草原 微燙的晚風 例如 帝國曾經鏗鏘的口音 與深秋 革命之後 為什麼依舊殘喘著沉默的土地 我看見你 仍在被殖民旪韻的 拼音字母裡 獨自思慮 想像 書寫……                (我慢慢張開台灣地圖的眼睛                 注視著 近乎失去身形                 蕞爾島國的內心                 曾經 海岸失去名與姓                 歷史的經緯 被幾個夏季                 陌生的海上颱風貧瘠                 奧倫治城 熱蘭遮城 普羅明遮城……                 這些磚瓦 仍嵌著                 西拉雅與台江 懵懂的比例尺) 儘管世界分崩離析 你 仍在語言不斷漂流的縫隙 觀想 斟酌 祈求…… 非洲大草原樸實遼闊的意象 儘管世界破碎殘缺 倦鳥低空 理羽 或者哀鳴 你的筆 仍像堅韌的翅翼 執意緩緩穿越第三世界 幽深的黃昏 在金色的暮靄中 靜靜臨摹 曾經囁嚅的神話                (在深深淺淺的夢囈中 潮汐                 調勻了淡水 聖薩爾瓦多城 聖多明各城                 金山 大龍峒……                 混合的彩虹 漸漸流入噶瑪蘭                 廣袤的筋路 滾燙著                 不同血緣的鼎邊趖                 直至後現代的夜市廟口                 那些芳草與古道 仍在歷史的鍋底                 湯頭島嶼的文明) 你說 無垠的沙漠 一直真誠擁抱自己熾燙的 內心 那些圍繞著岩礫 而輪替的晝 與夜 無聲的靈魂以及生命中種種不可承受的輕 與重 應當如何度量? 謎

2011/9/26記言

1. 人生是美好 深奧而無意義的嬉戲 2. 即便科技讓溝通管道更加暢行無阻 靜默與坦白的選擇 仍舊令人為難 3.格拉斯 我創作音樂就好像是感受到地底下河流的存在 卻不知道其源頭和通往哪裡 4. Boris Groys《ART POWER》 傳統上 美術館 博物館總是被比喻為墓園 它其中陳列著的「藝術」 往往代表的是生活的最後結果或結局 5. Bertolt Brecht 藝術不是反映現實的鏡子 而是鑿作現實的鐵鎚(Art is not a mirror to hold up to society, but a hammer with which to shape it.) 6.李超 藝術來源於生活 卻一定要高於生活 7.Chekov 應當盡我們的全部力量 使舞台從食品雜貨商的手中轉到學文學的人手裡 否則戲劇就沒有希望了 8.特里普列夫(《海鷗》角色) 我講了這麼多新形式 但現在卻感覺到自己逐漸陷入到舊有的窠臼中 ……我越來越相信 問題不在於形式的新與舊 而是在於一個人寫作時 不需要想到任何形式 只是因為寫作的東西可以很自然地從心中流露出來 9. 常在河邊走 哪有不濕鞋 10.Frantz Fanon《黑皮膚,白面具》 激情尤其是無能者的武器 11. Charles Barkley 只因為我會跳又會灌籃,我就得當你家青少年的表率?據我所知 很多毒販也都很會跳又很會灌籃 為什麼你們家青少年不以他們為表率?

小記《馬拉度納︰庫斯杜力卡球迷日記》Maradona by Kusturica

輝煌過,荒唐過,人生就算有了「後悔藥」也無法一筆勾消。 傳奇與神話。Maradona的離經叛道抑或頑童性格,在種種媒體紀錄上令你難忘。 興許是世足賽再起的熱潮,也可能是我對Kusturica這樣特別的導演,會瘋迷足球傳奇人物感到莫大的興趣,於是我開啟放映機,目視兩位世紀風雲人物的親密互動。 也許我不應該這麼驚訝於他倆的關係。片名首先注意非Maradona莫屬,很吸睛;但是副標的Kusturica是驚奇,不是比較深入看電影的人是無感,影癡卻是大大地震撼,當然會去找原子映象DVD來看的人也以影癡居多就是。儘管各方面都不一樣,兩人卻都有著相當類似的左派傾向;兩者的互動毫不生澀,進入彼此的世界也好似無所阻礙,共通的政治話題是一個重要關鍵。朋友般的相處幾乎讓Kusturica也成為影片的主角,這個紀錄片的導演並不總是躲在鏡頭後面,而是「涉入」並製造「紀錄」。 Kusturica並未真正製造一個議題,關於Maradona的「什麼」,而是拜訪他,連正式的訪問也稱不上。只是一些對談、聊天,正如同日記、隨筆一般的影像,作為觀者,這部紀錄片是Kusturica眼中的Maradona,偶像的抑或朋友的,以及只可能在朋友面前才透露的,Maradona的心裡話。Maradona並非我這個年代的球星,但對足球稍有了解者無不聞其大名,這部影片並不致令人完全狀況外。

華麗年代《Nine》

許多人都被這部電影的大卡司迷惑了眼,殊不知這就是Federico Fellini《8½ Otto e Mezzo》的翻版。 這部片是歌舞片,比起原版有較強的娛樂效果,在劇情上則略顯無新意,結局有大改,但我個人認為淪為平庸。 原版有很強的夢境感與哲學性,新版就太像服裝秀,情感處理起來相當「速食」,說寫實也不算很寫實,因為非常好萊塢,即使故事背景發生在義大利(完全遵從原版設定),那都只是致敬性質較大的花花世界。 我當時完全是衝著Daniel Day-Lewis去看的。在我第一個部落格的相簿裡已然顯示對他的欣賞,也有信心他能夠詮釋出新的、有別於Marcello Mastroianni的瓶頸導演。影片結束,我認為他沒怎麼發揮到,編劇寫爛了,Daniel Day-Lewis的氣勢也沒了,甚至輕浮得很。 導演是《Chicago》的導演,《Chicago》如此嗜血腥辣,正合好萊塢的調調。可來到本片就摔跤。在《8½ Otto e Mezzo》與本片之間,演變過程為「電影《8½ Otto e Mezzo》」→「百老匯《Nine》」→「電影《Nine》」,百老匯《Nine》成功地改編並獲東尼獎,本片則抽掉了舞台性,啥都沒超越,遑論高高在上、留名青史的電影《8½ Otto e Mezzo》。 可能是一種懷舊情感,在那個年代Fellini開創傳奇,也逕留後人浪漫一番,故在現在導演忸怩作態的parody之後,我們面無表情地回頭離開。 《Nine》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dRQSbZvfc 《8½ Otto e Mezzo》我最喜歡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owGcY9wnfs 《8½ Otto e Mezzo》的經典開頭夢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mEqBdde5H0

新意不俗的王柏傑

其實他也不如我所想像的那樣年紀小,1989年生的,今年也21歲了。 2008年被媒體譽為「國片復興年」,最主要的功勞還是在談《海角七號》;然而在上半年就已有一部普獲佳評的作品,活絡了一點國片市場,那就是王柏傑等人主演的《九降風》。 我是在《海角七號》上映後很久才又回頭去找《九降風》來看的,原先的目的可能讓人非常驚訝:我想看棒棒糖男孩的毛弟演得怎麼樣,是不是很爛,但如果很爛評價又怎會如此之高?於是一路下去,我不但不覺得毛弟差,我還連帶和大家一起注意到鳳小岳、張捷,還有當然的王柏傑。 他的出色使他獲得了當年台北電影節(第十屆)的最佳新人獎。此後他星運比起同劇演員較為順暢(鳳小岳要到《艋舺》才更打開知名度,最近又回去念書;張捷出演了一些電視劇和電影,但都不夠亮眼,目前進入撞牆期),也以極快的速度打入兩岸三地的電影圈,在新人中相當搶眼。 最近這幾篇網誌的關連性全在於《十月圍城》,王柏傑成為矚目的核心角色之一,那種年輕義士的熱血、衝動,他演來正好符合年紀,可以說是成功的選角,而比起《九降風》的流氓,王柏傑內斂了不少,整部電影裡他和梁家輝、王學圻、謝霆鋒等的互動都進退有據,青澀也已洗去,雖然最後死得有點冤枉,但也足夠深刻了。 令我驚訝的是今年的《關雲長》,先不談此片整體如何,只談王柏傑飾演的漢獻帝,頭出場是曹孟德宣封關雲長為漢壽亭侯,他坐在王位上,年輕俊秀,笑得見牙,在關雲長質疑為何眾臣只聽命曹孟德而不聽命於皇上時,幾句似聽昏庸實而內藏的話語頂回跪著的關雲長,絕非過場角色,戲份不多,但都難忘,後來與關雲長談及「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使之風度翩翩。不得不說漢獻帝這角色被美化了,或許是編劇要翻案,甚而是王柏傑演來溢美過之,都是可以再加討論的;最後一場黃河渡口必殺關雲長的戲,王柏傑與姜文對戲,把那種對權臣尊敬又恐懼、感激又想脫離的情緒掌握得宜,惜後來姜文佔盡天時人和,曹孟德向關雲長鄭重許諾未來必殺漢獻帝後,漢獻帝就完全虛掉,徒留懼怕,突然回到歷史上我們比較認識的形象,就這點上,王柏傑情緒掉得太快,顯得轉折不夠細膩。 縱然如此,我還是很看好他的未來,日後看了新作品再談。 關雲長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wADgVJ4bSw 關雲長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Wnht

無法預測的梁家輝

別人是梁家輝、張家輝、劉家輝和韋家輝搞不清楚,我小的時候卻是梁家輝和梁朝偉混得七葷八素。後來我以「梁家輝看來較開朗,梁朝偉則是憂鬱小生」的判斷,終於清楚見明月。 我曾在之前無名小站部落格裡轉貼過梁家輝在香港文匯報上的專欄,細察幾篇都頗有文筆,絕非胸無點墨之人。 今年已然53歲的他早已名列「戲精」之林:拿過三屆香港金像獎影帝以及一屆金馬獎影帝,其他如最佳演員、最佳男配也拿過不少。他和劉德華、戚美珍、徐錦江和黃耀明同為第十期無線演員訓練班同學,但未真正從影,一直要到在雜誌社任職時(這可能也是磨練文筆的最佳時機)為李翰祥導演相中,才真正踏入影壇,一擊獲獎,從此專攻電影。 到目前為止,我看過他最早的電影是1987《監獄風雲》(http://www.youtube.com/watch?v=HmcXSrgIkFw),電影台常播,更早的尚未搜尋,其中包括一擊即中香港金像講影帝的《垂簾聽政》(1983);第二次拿下金馬獎影帝的作品《愛在別鄉的季節》(台名《愛在他鄉的季節》)與張曼玉合演,我也是非常想看但尚未搜尋。 當時他已大紅,因此得以在《豪門夜宴》(199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A-kmEAylPo軋上一角,我個人只看過片段。真正讓我從頭看到尾,對他印象深刻而大讚的電影,是從1992《阮玲玉》http://www.youtube.com/watch?v=91um3lubOkw開始。《阮玲玉》中最重要者莫過於張曼玉所飾演的阮玲玉,但在她周遭來來去去的男人中,梁家輝飾演的蔡楚生最真、最有才華也最無奈,是我最喜歡的男性角色。 《東邪西毒》http://www.youtube.com/watch?v=vBRkTuUXkFc與《賭神2》http://www.youtube.com/watch?v=6iXFZOgbHDE是同一年的作品,你相信嗎?《東邪西毒》還是張國榮吸引我,《賭神2》他卻是十分搶戲了;周潤發賭神的復仇之路若沒有這位「小喇叭」的妻舅搞笑,整部片子將顯些沉悶之態,《賭神2》之所以經典,擔任配角的梁家輝、徐錦江,甚至是反派的吳興國,都功不可沒。1997《慈禧的秘密生活》雖是三級片,梁家輝卻未演成僅僅好色之徒,恭親王為皇族而忍讓,為最愛而奪權,最後卻落得犧牲架空的悲情,為他演來竟有一番文藝味。 讓我為他形象鍍上

聚演員沙 成易崩塔

《十月圍城》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革命義士情感摯人,可就是哪裡不太對。 倒不是故事虛構的問題。現在想來,好似和大堆頭演員的卡司模式有關;《十月圍城》集合了梁家輝、甄子丹、黎明、任達華、曾志偉、胡軍、謝霆鋒、范冰冰、王柏傑等大腕級和當紅藝人,深具票房實力與話題性。這種大堆頭的演員模式自然有招徠觀眾的優點,相對的缺點是戲份難喬,我個人發覺更大的缺點是敘事斷裂。 大堆頭演員當然不可能人人皆重要,因此有些演員只是客串亮點的功能,例如張學友和李嘉欣,但是有些演員明明是主角,卻因為片長問題淪落幾乎客串,例如黎明和李宇春,兩人各擁有一條完整故事線,卻為主軸犧牲掉,成為乍看之下「有故事」實而邊緣化的尷尬處境。有道陳可辛與陳德森意圖為黎明飾之劉郁白在前傳電影賦一明朗敘事,這又是視票房而定的瞎編後話了。 「保護孫中山」,支持革命,最後總有人要戰死,這是一個進場前既知的悲劇。預告片幾乎就宣告了製作方對於佈景的講究,實際觀之則逼真入戲,略微可惜則在打戲不好發揮,後場甄子丹在大街上窘迫難持,屋間擠迫,雖顯示這位好賭成性的警察終究艱難處世,但也太狼狽了! 大概除了梁家輝、王學圻、謝霆鋒與王柏傑外,其他角色多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這種感受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孫中山現身後更加強烈,繼而空落苦澀。

癮即將殞落的Heath Ledger

每次和朋友聊起最喜歡的男演員,講起來總不只一個。 由於年資和演技的差異,如果我今天將Sean Penn和Robert Pattinson放在一起比較,根本評不出個所以然來;論演技是前者勝,論相貌的話幾乎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後者。 因此我都是每個年齡層選一兩個,在20代我就選了Heath Ledger,這位英年早逝的澳洲男演員。他最為人知的角色,《The Dark Knight》的小丑,幾乎是他的顛峰,後來的《I’m Not There》沒太多人看過,《The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根本沒拍完;早先的《Brokeback Mountain》鋒頭幾乎都被Jake Gyllenhaal搶走,而其他作品似乎就是沒什麼觀眾緣。 我喜歡他是因為一部更早期的古裝芭樂片《A Knight’s Tale》,敘述一個平民如何實現成為一名騎士的願望,在朋友情義相挺與自己的努力下終於成功並抱得美人歸的故事。劇情普通,甚至14世紀背景都能聽到《We Will Rock You》的音樂,有點荒謬,但演員都相當討喜,Heath Ledger這個男主角更是俊帥無邊。 他也曾主演一部不是那麼出名的片子《Ned Kelly》,敘述一愛爾蘭移民因被政府冠以莫須有的殺人未遂罪名對其進行反抗,雖背負罪犯的名聲並在最後被擊斃,卻贏得了百姓的支持與感念,透露出當時百姓對政府警方的不滿,其中的槍戰場景和近幾年Johnny Depp的《Public Enemies》頗有類似之處。 如今他已經過世3年多了,若還活著也是30代,但我始終沒有補上20代「最喜歡的男演員」的位置。常常關注電影的朋友或許會提到James Franco這位亦帥氣非常的演員,我也承認在看《Spider-Man》系列電影時見著他是一件令人驚奇的事,但在Heath Ledger過世後再看到James Franco,真的是徒增傷感而已。

從「敗犬」到「剩女」

高學歷,高收入和高智商,錯了嗎? 雖然我目前還不到那個年紀,離「三高」也很遠,但我對於擁有這些條件卻沒有積極踏入婚姻的女性感到嚮往。 女性作為白領骨幹兼精英,在這個社會似乎是一個趨勢,但是這個社會卻慢慢給這樣的女性安上種種明顯帶有負面意義的名詞;進而認為這些女性不能「知足常樂」,導致自己處在「單身人人催婚」的冏境。 本來我這篇應該來寫《敗犬女王》的觀後感,但是這部戲很多人都看過,後續也有很多相似的人物角色在其他劇,甚至現在只要一看到楊謹華就自動將之與「獨立自主,美麗強勢」的女性連在一起,就是最近的《愛上女主播》也有同樣的印象。至於「剩女」我早已耳聞,但直到大汪婚與林熙蕾結婚的新聞沸沸揚揚之間,「剩女」才讓我反感起來。 反觀男性,愈是到了三十歲、四十歲,常有「愈老愈俏」,熟男魅力更加誘惑的說法,我們常見中年男性迎娶小自己一二十歲的女子,還能為眾人祝福,可是當女性嫁給比自己小的男性時,卻不是那麼容易得到認可。我甚至聽過一個令人憂傷的比較,說女人老化的速度比男人快多了,所以女人當嫁則嫁,男人就可以先拼好事業再說。 話說如此的女性族群還是矛盾的,因為有的人是沒有積極覓良緣,不是不想;也有的人急於擺脫這些個稱號,因為她們表面上幾乎完全符合這些條件。在慾望與婚姻的迅速膨脹下,我們未來似乎有更多選擇,卻也得為這些選擇背負更多的誤解。

湯阿妹剽悍記(十三)(完結)

最無聊行程之最,再加點尷尬,天心閣。「天心閣景區位於長沙城區最中心,占地面積40畝,是古城長沙的唯一標誌,現為『新瀟湘八景』——長沙四大古蹟之一,中國八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天心閣景區因天心閣而命名,以天心閣與長沙古城牆為主要景點,與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的崇烈亭、崇烈門、《太平軍魂》浮雕、歷史名人石刻畫廊等組成景區核心景觀。自古享有『瀟湘古閣、秦漢名城』的美譽,天心閣不但是古城長沙的象徵,而且見證了長沙的歷史發展與變遷。」(行程表)注意以上的介紹,是否發現滿是統計與稱號?難以訴說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只能說是一個小小的「忠烈閣」,專以紀念長沙的抗日事蹟。小ㄓㄤ/ㄢ大約提了三次左右的「常德保衛戰」以及長沙為斷日軍侵略,一把火將全城燒盡,五天五夜,幾乎是斬草除根。抗日戰爭,是國共衝突繼續潛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意識型態在所難免,在一間概念呈現當時景況的影像室裡,當這座城市只剩斷垣殘壁,旁白悠悠吐出:「都是國民黨的錯誤。」我轉身就出去了。今天的重點還是擺在下午吧!用過午餐,我們到黃興路上逛街。這其實是去機場前最後兩個小時的自由時間,想做什麼都可以;有別於他人的逛街血拼,我選擇了看電影。從十六歲到英國遊學開始,我都不會放過在國外看電影的體驗,即使這是一件稀鬆平常,各地差異也不大的活動,但那就是一種怪異的趣味,我就是想知道在大陸看電影的感覺而已。看電影之前有個插曲,就是我到了某個專櫃買T恤,原因是午餐時弄髒了身上的。店員見我背了個大包包,問我在哪裡念書,我回答他是從臺灣來的觀光客,突然整間店的店員眼睛一亮,說從來沒接觸過臺灣客人,很新奇,巴著我問東問西;又向我要了一張新臺幣100元來看,結果出現了以下對話: 店員A︰上面這啥人啊? 店員B:孫中山妳都不認識? 店員A:不知道。(又略看了會兒)他們怎麼不用毛澤東啊? (全體沉默,尷尬) 店員:(揮揮手)他們不用毛澤東的啦! 看來兩岸的政治文化有得磨合了。長沙這裡的戲院和我們的差別看來不大,但實際上他們不常開空調,排隊動線混亂也愛插隊,另外接手機的情形也相當普遍。我看的是《速度與激情5》(《玩命關頭5》),英語發音配上簡體字字幕,大銀幕的質感並未使我失望。 第八天的行程大概就到這裡,我個人從湖南回來後最常提起的也是第八天,應該很多人滿熟悉的,我就不多贅言了。由於我也不打算寫後記,就在結語

湯阿妹剽悍記(十二)

接下來特別安排於傍晚登上挪亞郵輪暢遊湘江不過不好意思這個郵輪既寒酸又老舊,團員站在碼頭,皆感背景一陣冷風吹過。裡面的裝潢都極盡俗豔之能事,不耐久待,我便跑到甲板上吹了一個半小時的風 ( 整段行程兩小時 ) ,甲板上座椅殘破,難得有完整。終於找到一個結實長凳,坐觀夜景,依舊同鳳凰古城一般,霓虹兩岸,光害無邊,人工美景想來是一種悵然的華麗啊!最後半小時回到船艙,艙裡正在舉辦摸彩活動,「科技廠七小福」的國益哥和副理情侶都參加了,同樣手氣很好地摸到了大獎:國益哥是一幅山水畫,副理情侶則是一個「 LV 」包包。我們當然不能相信這是名副其實的「大獎」,山水畫來源不明,也無獨到之處,國益哥一整個很想賣掉;「 LV 」其實是「 LX 」,哈哈哈,一群人七嘴八舌的結果,是將來副理的女朋友會帶著這只包包上菜市場買菜。迷離霓虹的挪亞遊輪結束了,車行回到第一晚住過的明城國際大酒店。熟門熟路,我點了最後的足浴按摩,以保萬一;這裡的算法是 80 分鐘為一節,中式按摩 168 人民幣,泰式則是 198 。各位是不是發現我沒有報盛美達的按摩價? ( 一定沒有 ) 因為住那裡的第一天我覺得不必,第二天我就去那個 300 塊錢又沒效的啦!但是,我沒點不代表別人不會點,我沒點也不代表我不會看價目表,盛美達是一小時 88 人民幣,另外根據點此服飾的黃大哥相報,其技巧「看得出努力但沒效」。整個「按摩之旅」在明城尚算普通的服務下宣告結束,心得是「服務雖貴,但效果亦時有所成,回臺灣繼續好了」。 ( 文明病的文明治療? ) 我也在湖南的最後一晚到 24 小時營業的「粉店」外帶了一碗「酸辣雞粉」,如絞肉般的雞肉碎,配上酸豆與紅椒,湯量略嫌稀少但滋味濃裕,是回味無窮的宵夜啊!日記止於此,第八天的行程就真的是回憶了。

湯阿妹剽悍記(十一)

終於第七天了!有沒有很興奮?離歸家只有一天了,也終於回到文化行程了,湯阿妹的腳也起死回生。(萬歲!灑花~)午餐喝到此次行程裡味道最好的「冰爽」啤酒,非常清爽地迎來了湯阿妹來這裡的最最最重要動機(眾︰妳最重要的行程到第七天才出現?那前面六天算啥?我:意外的收穫與惆悵。眾:……),沒有錯,就是長沙的「馬王堆博物館」!「為西漢時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利蒼妻子辛追及其子三座墓葬。經發掘,發現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屍和極具科學、史料和研究價值的眾多殉葬品,成為1972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和世界重要的考古發現而聞名。馬王堆漢墓兩千多年來從未被盜,保存完好,因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特別是一號墓出土的歷兩千年不腐的神奇女屍及三號墓出土的大量帛書文獻,為西漢初期歷史考證提供了詳實的資料震驚了世界。該館陳列著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3000多件國家級珍貴文物及2100年前的西漢女屍……。」 (行程表)小ㄓㄤ/ㄢ提到辛追之所以可以得到如皇后般華麗的墓葬,是因為她可能是當時皇帝的生母,卻並未從前任皇帝得到名份,並流離轉嫁利蒼,於五十歲逝世前喪夫喪子,命運坎坷。我認為她的人生確實無奈,但極其奢華的生活並不致坎坷,只能說是「繁華落盡皆寂寞」,精神上的痛楚。普遍我們讀到的歷史資料都說明辛追生前是嗜吃甜瓜子而觸發膽絞痛,再連環引發心臟病而亡。她生前也曾享受一回吧!吃一回樂一回,甜味也曾稍稍沖淡了人生的苦難吧!博物館是個戒備森嚴的所在,進館前必須經過安檢。是的!您沒有看錯,是機場的那種安檢,我還得把包裡的瓶裝飲料拿出來在他們面前喝一口才能過關。有趣的是,安檢如此嚴密,館內卻可以不開閃光燈地大照特照!什麼都可以照,我主要都照樂器相關的部分,至於萬眾矚目的「千年女屍」,我.有.照,為不嚇壞各位,我放在相簿(有比較好嗎?)。小ㄓㄤ/ㄢ在這篇遊記裡一直都擔任娛樂的存在,在這館裡他可就大大地威風一回了!不靠解說員,他可把這裡的前後典故背得滾瓜爛熟,導覽得精彩,還吸引非本團的路人來聽。「棺」裹屍首,「椁」是幹什麼的呢?當時我聽的不是很清楚,只聽得大概是葬具一類的東西。小ㄓㄤ/ㄢ的威風也就到此為止,因為他一直將「椁」念ㄓㄨㄣ(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念),我們在紀念品店時,堯哥突又問起這個字,才有位悠悠路過的店員指正我們。如今我去查異體字字典,才發現「椁」和就是「槨」之異體字,讀音果然為店員指正的ㄍㄨㄛ(三聲),釋義為棺材外面的套棺。關於

湯阿妹剽悍記(十)

解開七個謎題後,天門山之旅也接近尾聲,我們整個行程也開始往回長沙,首先是回到張家界市區的鴿子花大酒店 ( 盛美達是在郊區 ) 。當晚真真的沒有行程了,於是我們私下討論很久的「夜遊」行程總算可以實現了!我和黃姐、領隊語頡、 H 先生和賀氏姊妹一起到最熱鬧的那條街上去。坐公車只要一塊錢人民幣,但為了方便我們其中幾人是坐計程車 ( 綠色代表色 ) 去的,花了五塊錢。這裡的計程車司機不算很老實,不看跳錶淨想講價,我們幾乎是講到第三部車才得一合理價錢,之前兩部都多開一倍,在臺北這種情形不是沒有,跨年夜就有這惡習!張家界卻連平常都貪多,真不可取!合理的計程車司機人挺好,本來還說「臺灣同胞不應該收錢」,這我也不同意,我們和他非親非故,付錢買他的服務是實在,怎麼可以不收錢!這又太過虛偽了!撇開制度不全的計程車,我們站在張家界最熱鬧的十字路口,來來往往的車輛可說是……毫無規矩可言!交通號誌啊紅綠燈啊都是參考用,喇叭按得震天價響,亂象不少。轉角有家「台灣冰點」,冰品店裡賣的其實和我們塑化劑充斥的飲料店差不多,當然還有一些發明,甚至還賣了已不常見的奶昔,門口兼賣的臭豆腐在臺灣也很少見,是黑色的加過中藥的那種,我們都沒敢吃。百貨公司就像早期的「三商百貨」 ( 現在臺北已經沒有了,不知道外縣市還有沒有? ) ,樓層不多,最高的四樓有一家附屬書店,大概是一半賣書一半賣文具,書的種類倒還分明,不過書量不多,湯阿妹的戲劇 Angeline 的電影類均無,文學區的作家我都不認識 ( 兩岸文學的隔閡多深啊!我們不認識大陸作家,大陸人也不認識臺灣作家 ) ,倒是雜誌刊物不少,文藝小本頗有特色,內裡就不知深淺了,另外還兼賣廉價的連續劇 DVD 。離開乏味的百貨公司,一行人到了短的不得了的夜市,其實就是一些賣重口味小吃的攤子,以及路邊的彈子房、麻將桌和棋桌。怪奇,吸引人駐足,卻不堪久留。看起來我似乎都覺得不怎麼樣,但這風沙常飛的城市還是令我難忘,我相信它只是景色與文明尚不能並行罷了。

湯阿妹剽悍記(九)

晚餐的重慶啤酒本欲「重慶」腳的奇蹟,只可惜一切又回到原點。不過我沒有太灰心,因為自費行程的最後一項:300元人民幣的按摩足浴。這篇遊記從開始提到的任何按摩足浴,皆是湯阿妹自費飯店服務,只有這個300元的按摩服務,是整團一起到專門店家的行程。對於已走了兩天,隔日又要挑戰999級天門山「上天梯」的旅行團而言,這無疑是最佳的「備戰法寶」。H先生、黃姐和我正好在同一個房間,「單身三人組」幾乎是互相調侃,不斷提醒按摩師力道重些,那兩個小時其實是很不錯的康樂活動。若論按摩師技術如何,唉,無效不說,就是衝著互相聊天卻又無法將工作做好這點而言,真是花了最大的冤枉錢了。我還記得按摩師和我聊天時老說著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多苦多苦,不斷接打手機,有時和我雞同鴨講,一陣折騰後我起身,足趾踏地。麻酸齊發,痛只是更痛。回程時類似於昨夜的《人在冏途》事件再度發生,這真的使我能暫時別想生理的疼痛,也能打起精神拍下19坪的房間是多麼令人心曠神怡。我記得在深夜時腳底灼熱的昏睡中,我只能祈禱明天會更好?弱小的希望並未成真,因為早晨醒來,Bad Day2開始。我灼熱地上車,灼熱地聽小ㄓ/ㄤ談起土司制度。土司不是吃的,而是一種類似地方土皇帝的傳統,這個位置是世襲的,在一種與中央政府保持「恐怖平衡」的情況下延續了好幾代。「土司行宮」顧名思義曾是他們盛極一時的象徵。入口一群土家族阿妹唱著歡迎遊客的山歌,並致給每人一杯香甜的小米酒,一口喝盡方能探此宮虛實。湯阿妹土司行宮的行程在此嘎然而止。發炎火燒,已是極限,我只有暫別團員,屈坐於行宮前院,偏倚石桌,幾欲眠去。朦朦朧朧中,我將前院介紹的石雕柱、許願樹,以及剛才的土家族的禮數,經由各個不同解說員的語速,聽了不下一二遍三四五。(不要管一個押韻上癮的人) 「一直被當地人民奉為神山、聖山,許多的神奇傳說千古流傳」(行程表)是天門山如雷貫耳的宣傳。前幾日大家念茲在茲、儲備體力,為的也就是這個天門山。從市區坐纜車,在空中橫越市區,可以看見火車站、農田以至風景區的變化。首觀鬼谷棧道,說是沿山壁建成的窄道,實際上護欄相當堅固,並未真正有「如臨深淵」之感,此外在約行十分鐘後即轉入山洞,柳暗花明又一村,出洞則取一條小徑,據說要再往前才有透明天幕之類的觀景處;我因腳疼很早就返回,有衝比較遠如黃姐等人則沒有真正找到(黃姐可以在留言補充)。集合後轉而再往上,就到達核心中的核心行程—999

湯阿妹剽悍記(八)

說奇蹟也非一蹴可及之事,且聽我慢慢道來。下午到達「百龍天梯」時,狀況還是滿狼狽的。「有世界第一梯之稱,少見的戶外電梯上山,以『世界最高的戶外觀光電梯、世界上載重量最大、速度最快的客運電梯』三項獨步全球。」 ( 行程表 ) 它沒有那麼酷,真的,我個人認為「戶外電梯」的構想非常好,但實際在上升到頂的三分之一,或甚至是三分之二的時間裡,都是處於山壁包圍的黑暗,說穿了它只是一部電梯,只是擺放位置以及功能特殊而已。上達山頂,轉個彎,就到了「袁家界」,這裡才算是個漂亮的花園小徑。喔對了,「張家界」曾是張氏部落聚居地,則「袁家界」同理可證,只是面積小得多。穿過小徑,我們再度搭上接駁車,這個旅程的自然景點就是不斷地接駁,我總是暈頭轉向,想吐想睡,湖南人的開車技術……默……。我還是想念前一日的金鞭溪,無論是理智上情感上皆然。一陣震蕩之後,拄著拐杖的我跟團來到「天下第一橋」,這裡要走大約十幾公里的山路,直到到達停車場為止。小ㄓㄤ / ㄢ言明團員可自由活動,隨意停留沿途觀景台,時間為一小時。為求不拖累各位,當小ㄓㄤ / ㄢ交代完最後一個字,我就不顧一切地往前走了,踏步踏步,在一種奇特的意志力下,我竟漸漸感到腳步尚算輕鬆,一定是酒精 + 暈車 ( 誤 ) 的化學作用,使我的雙腳血脈略通 ( 眾:你是不是黃易小說看太多?我:一定是黃易大師的保佑!眾:湯阿妹瘋了 ) 。沿途的山峰依舊都像得不得了,可以說我也沒停過幾個觀景台;而阿凡達亦有取景的紀念小塑像我也覺得很假,就低頭慢慢過了。這條山路上最印象深刻的是遇到好多好多的旅行團,臺灣的、香港的、大陸各地的、日本的、韓國的和歐美的加起來有十幾二十團,簡直是……「聯合道」!真是不容小覷的「人氣」!在我獨行的道路上發生一個小插曲:我發現我走到另一個臺灣團中,他鄉遇故鄉,感動!於是我開口確定他們是否也是臺灣來的?這群「故鄉人」用一種驚疑的眼光看著我,真是……受傷的一刻。後來我邊吃核桃酥邊抱怨給團員聽,其中有對賀氏姊妹,我和黃姐私下分為「雪兒太太」和「清秀太太」 (FB 朋友「妹妹頭」:湯阿妹又給別人亂取綽號!我:咦黃姐妳在這兒啊! ) ,當面都稱賀姐,她們親切地解答說,我的發音太標準,太字正腔圓了。什麼!國語說得好也有錯?我生在天龍國可以怪誰呀我! ( 屬於天龍人的沒有理由的自戀一通 )

湯阿妹剽悍記(七)

晚餐後實有一「又是建議自費」的餘興節目—「魅力湘西秀」。這個秀,大半時間就是歌舞秀,歌舞秀,歌舞秀!一大笑點是「湘西趕屍」,我在前面提到過這名詞,具體的描述是來自這個表演;可是,這種技術只能意會言傳,頂多拍成電影,怎麼能在舞台上表演!我無論如何不能把演員暫時想像成屍體的,這種技術所要達成的效果永遠也不能在舞台上以活人呈現。整個秀的結尾,主持人邀請觀眾至戶外再欣賞兩個橋段,我已意興闌珊。「絕世氣功」和「赤腳刀尖」都是江湖術士才會賣的騙局,竟在此成為觀光一環!回臺後我和媽媽提過這場秀,她卻告訴我實際上換作是陸客來臺也會看到類似的荒謬表演!兩岸華人的思維似乎在招攬旅客的伎倆上走到了一塊兒。失望的情緒總算在回程的購物後得到紓解,我、黃姐及「科技廠七小福」1中的幾位小福一起在超商買了各自的啤酒、飲料和泡麵,隨後又在攤子買了很鹹的燒烤,看著七小福的堯哥和小販關於「酒鬼酒」的對話,大笑堯哥為一探酒種等級不自覺地步步逼近,小販答不出來的節節後退,那樣搞笑畫面,那種街邊民情,讓我們趕趕趕的腳步悠閒了那麼一點點。徒步走回飯店的警衛室,警衛好心地為我們呼叫了遊園車,早先到附屬餐廳吃飯亦是乘坐這部如同高爾夫球車的交通工具,以電力發動,實在很環保。過去幾日我們曾在遊覽車看一部電影《人在冏途》;劇中的人物巧合也是要到湖南長沙,一個大老闆和一個擠奶工因為年節票務混亂而湊在一起,可無論如何都不能到達。不是長沙天氣不好,飛機原機返航;就是路上老坍方,火車、巴士都無法穿越。其中一段是大老闆獨自乘坐前往長沙的巴士,途中迷迷湖湖地睡著了,被車掌小姐搖醒以為到了,才知道路被堵住車子又回到原來上車的地方,距離長沙。(直接看片段最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cAjwiM2MSI)我們幾人也搭上遊園車,進行到上坡的部分,眼看就要到達飯店大門口,孰料車子愈走愈慢,黃姐開口:「不會要停了吧?」司機:「車子的電不夠了!」我那要不得的幽默感開始了:「這不和《人在冏途》一樣嗎?先生我們現在距離長沙358公里!」接下來司機的反應最好笑:「《人在冏途》?我也看過!」一群人爆笑地下車了。這在我的日記上稱「《人在冏途》事件」。盛美達19坪的房間,雖然依舊沒有冰箱,但幸好電視夠大,裝潢夠美,床夠舒服,今夜也夠好玩,我真感覺自己是個上賓了。 註1:從事科技業的七位團員,旅行經驗豐富,當時為

湯阿妹剽悍記(六)

我們當晚入住鴿子花大酒店,是唯一安排在張家界市區的酒店,「鴿子花」即為張家界的「市花」。我對這間酒店的印象起起伏伏,時好時壞。一開始認為所謂「四星級」只是虛有其表,房裡沒有冰箱(怎麼冰飲料啦?),吹風機居然放在電視機下的抽屜裡!更「可愛」的事件是空調,湖南人可能是環保意識太進步抑或天生不愛冷氣(很好!真的!),酒店提供的空調基本上是早上六點半至晚上八點,外面的溫度除了早上,其他時間約莫30-37度之間(不要怪我是天龍人這件事了!)。我還記得隔天早上打到總服務台詢問空調到底何時開時,服務台人員回答:「我們想說今天外面很涼,所以還在考慮要不要開。」真是絕倒的服務!第二次足浴也是在這裡做的,拖著廢腿到四樓的按摩中心,才發現只有泰式的。我從來沒做過泰式,以前聽說會壓來壓去,劈劈ㄆㄧㄚㄆㄧㄚ的,感覺很可怕;可是不做我就麻煩了,還是硬著頭皮/腳皮上了。等了很久才等來一個年輕男師傅,確實有點尷尬,不過他很認真就是了。90分鐘後我付了68元人民幣,依舊拖著廢腿回房。夜晚我心生怨念地睡著,但隔早就發現效果出來了。嗯,真是起伏的鴿子花。順便向各位報告一下,我們在這裡的14餐,飲料部分總是一瓶雪碧,以及「保證」兩瓶啤酒(事後才知道這是團員特別要求的),於是我們得以嘗試至少五種以上不同牌子的啤酒,截至第三日,已經出現「哈爾濱」「燕京」「一品」「山城」「青島」等五個牌子;其中前兩種比較順口,另外三種普普。這幾種啤酒的酒精濃度都甚低,都只有2度多或3度多,我也是到後來才傻傻的知道原來青島啤酒分不同度數賣,一直以為青島就只有5度而已。關於飲料,由於過往老泡在土豆網上,「營養快線」的廣告看了幾十遍,實際嘗過後,其實也就是牛奶+果汁,好像水也放得太多了。在大陸不知喝啥就選「康師傅」或「旺旺」的產品,因為都是臺灣過去的廠商,比較不用太擔心。 第四天前往黃獅寨的路上,我在顛簸的路上記下了小ㄓㄤ/ㄢ的典故:張良和赤松子到張家界天門山修道,後為呂后所逼離開並圍困他山2月後,求助於黃石公,黃石公的指示是送來三大80公斤的鯉魚;原本同時被圍困的其他人要吃掉這三隻鯉魚,但張良認為黃石公別有用意,於是將之丟下山去(此處不知是黃石公的確實指示還是張良自己悟道),令十萬大軍以為山上物產豐富,即使再圍困兩三年亦無功,一夜之間就拔營撤退了。後張良謝恩師搭救,將此地命名為「黃獅寨」。(謎之音:來之間我沒認真看行程表,故

湯阿妹剽悍記(五)

(公告:從此篇開始由於有團員發現湯阿妹在寫遊記,故湯阿妹盡可能偶爾地提到相關人士以博取歡心,如果沒有提到我也會在這系列的後記中記述,或是照片標明,這些團員說不定還是下一趟旅程的結伴呢!另外小ㄓㄤ的名字頗有爭議,有人要我叫他小「詹」,我決定給他更複雜的稱號「小ㄓㄤ/ㄢ」。最後,我寫我見,我拍我見,不刻意針對什麼,別讓我再改,我也從不讓人改他文裡相簿裡我的存在喔!) 湖南人確實還是帶著中國內陸的鄉土氣息,無論是常德、鳳凰,還是省會長沙,其城市發展尚不算特別完善。第三日的早餐是在縣政府賓館的餐廳吃的,雖然同樣是自助式,卻相當令人失望,使我想起小學時畢業旅行的桌菜,是條件最差的飲食之一。不過餐點的乏善可陳情緒在稍後進入鳳凰古城參觀後便一掃而空,因為「精華九景」開始殺我100多張底片,忙得不亦樂乎: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東門城樓、沱江泛舟、虹橋藝術樓、萬壽宮、萬名塔。基本上這幾處景點我沒有認真聽過導覽,因為都在享受古老建築的氛圍(眾:藉口!)這裡真的讓人想多逗留幾天,「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它位於沱江之畔,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2001年12月17日,湘西鳳凰被國務院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行程介紹)。我的相機是全世界最吃電的SONY,中午就沒電了,幸好在這之前我已將我想拍的都拍了。千言萬語還不如一張相片,這部分看官還是移駕相簿。我們行程裡的首次泛舟,在沱江上坐船很舒服,可惜水看起來好髒,小時候去英國遊劍橋的康河還會摸水戲玩,這次可能是年紀到了,完全沒有碰水的欲望。相機大概就是在這時給我休眠,但接下來超熱的萬壽宮、快要睡著的虹橋的確也讓我感到有點無趣(都是相機的錯)。中午我們嘗試苗家風味餐,不知是太熱還是坐得不舒服的關係,我們大多吃得意興闌珊,也算是旅程中糟糕的用餐經驗之一。 當天下午要趕四小時的車到張家界,山路在小吳師傅「高超」的開車技術下依然他媽的夠顛!(眾:有長輩在看你還敢罵髒話?我:相信我他們也有同樣的感覺)為了趕路,在既定的表上到了張家界,就只有30-40分鐘的「軍聲畫院」參觀。在車上睡了一陣,下車迷迷糊糊地走進畫院,卻為「砂石畫」震到了!其實「砂石畫」的概念就是以砂石作畫,題材則幾是張家界風景,我最感興趣的是如何以砂石呈現「白雪」?可惜沒有獲得滿意的解答。我在這種半醒的狀態中鬼迷心竅(開玩笑的,我真的很喜歡)買了兩個以

湯阿妹剽悍記(四)

湘西就是古代所謂的「南蠻之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這裡特別不放心,政策也比較嚴苛,卻也造成此處起義不斷,可以說是「地不利,人也不和」的結果。橫行粗野,湘西土匪甚多,讓人頭痛的治安紛擾,到了抗日倒也發生了巨大的抗爭作用。湘西「化外之地」的特性不止於此,尚有巫術文化以及儺祭儀式的存在,最為人聞風喪膽(這也很誇張)的「湘西趕屍」,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起源於古老的湘西巫術,出名似乎是在抗日期間?一支湘家軍幾全體覆滅,只留下驍勇善戰的大將軍。大將軍對於弟兄同袍之死十分悲痛,於是請來巫師作法,使之為可依巫師意志行動的僵屍,再一步一步地趕回家鄉,得讓家人予之安葬。製片班的同學或許還記得,這個特殊的鄉習,就是後來香港電影裡穿著清朝官服的僵屍片的靈感來源。另外在小說會出現的「下蠱」,小ㄓㄤ也把湘西方式的細節敘述得鉅細靡遺(眾:妳做這麼詳盡的筆記才是最大的謎之音。):每年三月初三,抓100條毒蟲,放置於同一空間裡,使之自相殘殺三個月後,倖存的勝者將為「黃雀在後」的人類所殺,磨成粉後混於受蠱之人的飲食裡。 好啦我知道大家很害怕(黃姐口頭禪:還好吧!),我現在轉移話題來談談第二天住的地方,也是唯一只住一晚的「縣政府賓館」。位於鳳凰古城,基本上外觀種種條件並沒有明城好,但是在服務上則大大地超過了。當晚也是我第一晚尋求足浴按摩的服務。認識湯阿妹的人都知道,我的腳非常不好,受傷的次數與疲勞的程度都是別人的好幾倍,恢復情形也比別人慢。這趟旅程不意外地又是走一天痛一天的週期,因此在這八天的行程裡,有五天的晚上都要按摩,可說也是意外的「湖南按摩旅」,成為團員詢價諮詢的好對象(眾:妳很得意嗎?我:哼哼!)。在按摩上,我是個脾氣暴躁的人,有些部位怕癢怕痛,在臺灣除了中醫診所的推拿師,其他人,連幾年前在北京的按摩師,都很容易激怒我,造成不歡而散;這次的中年婦女技術卻很好,加上我們之間談話還算愉快,就沒有情緒問題了。這裡的計費方式是一小時68元人民弊,含上房(到房服務),是最便宜的一次,小費可給可不給,不過她有和我要,我給了她五塊錢人民幣。個人認為給小費不要超過消費總數的15%,因為你不知道明天早上能不能走路,依規矩行事即可。這家賓館也提供一次性盥洗用具,空調也涼多了。當晚在按摩之前,我們已經歷一次古城夜遊,品嚐了著名土產「姜糖」。姜糖其實就是薑做的糖,「姜」字大概就是……錯字,沿用已久的簡體字常常這樣

湯阿妹剽悍記(三)

第一頓在湖南的早餐,是大飯店的西式自助餐,很不錯。當地稱「香腸」為「腸仔」,同時提供大量的麵條及「粉」。粉其實就是比較細的河粉,在當地到處可見,甚至比麵條更多。一向以為河粉之類的食品多在南洋,沒想到居然是湖南人的主食之一。 今日車程特長,必須在傍晚之前趕四個小時的車程到鳳凰古城。中間小ㄓㄤ倒講起茶來了:所謂「三尖茶」,「天尖」為帝王所享用,「貢尖」為王公貴族所嗜好,「森尖」則為有錢的老百姓所擁有;有名的「千兩茶」產於安化,目前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男人茶」,源由茶只能男人做,且做茶時皆赤身露體,大聲吆喝以嚇走女性,因為女人終成外家人,製法不得外傳,可以說是非常要不得的「重男輕女」之體現。這種茶與雲南潽洱相當類似,都歸屬「黑茶系列」。千兩茶並為明朝官茶,其「金花」(似乎是茶裡的某種元素)與馬王堆古漢養生經的口服液製法一樣,都被列為國家二級機密(太誇張了吧!)。作為老茶,要二到三年才現金花,經由茶葉吸收後方顯醇厚,亦為西北牧民鍾愛之飲;原因為西北牧民處於戈壁,飲食多肉與奶酪,皆為高熱量、高脂肪,此時茶飲即為「生命之飲」。講到這裡正好到達常德,這個《桃花源記》的所在,我們去看了「千年詩牆」。這其實是一個防洪牆,薈萃了中國名家詩詞、書法、美術精品,獲「吉尼斯世界紀錄最長的詩書畫刻藝術牆」(吉尼斯=金氏),共收錄詩詞1207首,長達3000米。同時這面詩牆面對河水,圍成如河堤公園,其風景很可看,河面寬闊,是很棒的休憩之地。 遊覽柳葉湖,湖水廣闊,水域面積約為杭州西湖的四倍,是最早進入新石器時代的地域之一,湖面廣大漂亮。柳葉湖是西洞庭湖之一,又稱「愛情湖」,原因是湖南境內流傳一著名的愛情故事「劉海砍樵」,其發生地就在此處。說到這裡,小ㄓㄤ又將這「省外無名」的傳說與《梁祝》《白蛇傳》《牛郎織女》並瞎稱「中國四大愛情故事」,故事內容大概是劉海為土家族青年,因貧致30歲猶未成家,為狐王選中為妃之白狐仙在一次人類追捕中為劉所救,進而愛上他,兩人是以極快速度(中間的過程小ㄓㄤ和後來看劇場的情形有出入)陷入生死絕戀,想當然耳受到土家族與狐族之阻撓,於是兩人在兩座山崖遙遙相對,萬年不移,最後動容天地,終成眷屬。很芭樂吧?湘南的「花鼓戲」似乎也演過這個故事。在這裡我要說一下為何我這遊記標題要取名為《湯阿妹剽悍記》?一是因為當地人稱呼年輕女生不以「小姐」「姑娘」,而是「阿妹」,

湯阿妹剽悍記(二)

「長沙」名稱起源於長沙星,在西周時就有這個地名了。大陸這地方不但有國花牡丹,每個省還有省花,湖南省花就是荷花,又稱「芙蓉花」,你可以在街道上看到許多以此為名之商店。湖南境內有湘江、資江、沅水和醴水四條江河流過,同時皆是由南向北流過,因此水陸面積大,易有洪災,甚至是冰災;冰災在2008年曾經出現過,指的是天空下水,造成30公分的冰層。當時許多人被困在高速公路上整整七天,民生物質難求,一碗泡麵要60元人民弊(約台幣240-250)才吃得到,是一次大災害。同年在湖南冰災過後不久就發生汶川大地震,可謂是大陸的多事之年。 我去湖南之前曾和侯老師提過「說不定根本就是老人團」,不過還好,其實還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公司告假出來旅行,頓時使整個團活潑起來。我的同居人黃姐和我一樣是女單,台南中藥行的店員,出來觀光很放鬆,常忘東忘西,所以房卡(只有一張)啊早餐券啊都是我在管,搞得我很緊張的樣子。拜託!我這是謹慎!謹慎!進房間都不用查查燈能不能開、電視能不能用、有沒有熱水啥的嗎?(黃姐:啊湯阿妹妳不是會查嗎?我:……)不過她真的是個擁有少女心的好大姐,很能聊天,又愛聽相聲(雖然是瓦舍的),大陸旅遊的經驗也比我豐富,很好相處的大.美.女(哈哈哈可惜她看不到這篇網誌)。能夠在第一次單獨跟團的旅行中遇見合得來的同居人,是一種福氣。 就我對湖南人的初次印象,在中正機場就已經發生了。幾個婦人在候機室以及之後的飛機上都是大聲喧鬧,其口音特重,對周遭的臺灣人而言是有聽沒有懂,必須說是非常的吵,整趟湖南行碰過不少如此喧囂的場面,只是是否皆是湖南人就難以辨別了。在即將到達長沙的飛機廣播裡,我們聽見「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和壹週刊在大陸屬違禁品,禁止攜入」的警語,可以說是很意外地在一開始就領受到此處必為諸多是非禁忌之地。到達長沙的當晚入住了明城國際大酒店,外表堂皇而內部普普,最可怕處為沒有空調。我半夜枯坐於床上盯著電視,希望可以將對住處的小失望轉自對大陸節目的好奇;終於看到安徽衛視的《魯豫有約》,媽呀!魯豫造型極為恐怖,脖子細得猶如野柳快要斷掉的女王頭,當天的來賓是……姜育恆!唱著《再回首》,現場觀眾竟大多是年輕人,如今在臺灣還有多少人知道他?雖然後面的聲音撐得不太穩,但還是吸引我看了一點:原來姜育恆在大陸那麼紅,被稱為「音樂大哥大」,山東榮成人(這倒是在看他過往MV就知道了),還在現場秀了據說是相當道地之

湯阿妹剽悍記(一)

我沒有看過《阿凡達》,但我還是要去連高中同學D都去過的張家界。不,不是我要賭氣還幹嘛,純粹是找個理由出國罷了。 去湖南以前我只知道兩件事:一是D去過的張家界,一是馬王堆的千年女屍。我沒聽過後來令我驚豔的鳳凰古城,也沒聽過帽子圓圓的土家族。 要到達內陸的湖南並非一件難事,到中正機場搭復興航空直飛長沙就可以了。以為要轉機轉火車的別瞎折騰了,現在兩岸直飛多方便。長沙有一個和台中清水差不多大小的黃花機場,整體而言,是個「昨日、今日、明日皆黃花」的XX機場,容後再議。 領隊語頡(同音)是個34歲的單身女孩,長得清秀漂亮,感覺比實際年齡小,不過不知為何,總感覺不太靠譜,我這八天的同居人黃姐(之後再細講這位)老說她像個業代;經過幾日相處,她絕對是我見過最特別、有個性的天兵領隊。另外帶著手機到大陸,管它是中華電信還是台灣大哥大,一切都成了「中國移動」,而撥打國際電話的方式是00886+當地區碼+電話,手機卻是+886+9XX-XXX-XXX。前六天一直搞不懂國際電話怎麼打,都是打手機才能通,第七天語頡才告知我正確打法(領隊怎麼不早點告訴我?眾:妳不問她還亂怪人!)。 人民幣真是愈來愈值錢了,以前以為和台幣差四倍,現在已經快五倍了!這趟旅程除了基本團費還花了不少自費行程和心血來潮的購物,真的是……太久沒出國玩了啦!長沙這地方也流行「環保城市」這種玩意兒,雖然沒那種格調,但還是帶了佔行李空間的盥洗用品,以及在臺灣根本沒在用的鐵製餐具。後來發現,盥洗用品到大陸買就好,一定會經過超市的,而餐廳沒有不提供餐具的,想保險就用熱茶燙一下。 導遊ㄓㄤ鑾(同音)是位30歲的,長得有點像臺灣人的湖南漢族青年。為什麼我不直接打他的姓呢?因為他ㄤㄢ不分,團員個個以為他姓「詹」;只有耳朵尖一點如我才聽到他介紹自己姓「弓長ㄓㄢ」。黝黑黝黑的,個人覺得不錯,蠻可愛的(眾:妳想幹嘛?我:稱讚一下不行喔?)。開車師傅小吳比我小一歲,於是領隊、導遊、師傅和小吳就並列本團「四小天王」(眾:湯阿妹妳團員湊啥熱鬧啊?我:我年齡就卡在導遊和師傅中間,你們不把我算上太對不起我了吧!) 長沙是中國第五大的都市。導遊說這是看人口統計知道的,不是正式的記錄,近年來長沙一直想升格為直轄市,準備蓋地鐵等重大交通建設。不過就我個人第一眼和最後一眼的觀察,如果我是中央政府,不要說十年,二十年我都不考慮。原因?你看完

[轉貼]經典戴帽抓頭文-余光中-狼來了

http://blog.roodo.com/meebox/archives/5976487.html 回國半個月,見到許多來友:大家最驚心的一個話題是:「工農兵的文藝,台灣已經有人在公然提倡了!」 工人、農人、軍人,同為社會的支柱,正如公務員、教師、商人、自由業者等等,亦為社會的支柱一樣,工農兵的生活應該關懷,工農兵的形象應該描繪,其理至顯,誰也不會反對,誰都應該贊成,然則社會百業,何以獨舉工農兵而排其他?何以排列的次序是工農兵而不是農工兵或兵農工?條條大路皆為報國之途,何以獨要突出這三個「階級」?如果說,所謂工農兵,不過是代表大眾的意思,那麼逕用涵蓋面更大的「大眾文學」或「國民文學」好了。 所謂「工農兵文藝」,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與政治用心,民國三十一年五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曾經明確宣佈:「我們的文藝,第一是為工人的,這是領導革命的階級,第二是為農民的,他們是革命中最廣大最堅決的同盟軍,第三是為武裝起來了的工人農民即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武裝隊伍的,這這是革命戰爭的主力。」當然,毛澤東並沒有放過知識份子,因為他接著又說:「第四是為城市小資產階級勞動群眾和知識份子的,他們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們是能夠長期地和我們合作的。」從前引的毛語看來,所謂「工農兵文藝」正是配合階級鬥爭的一種文藝:政治才是目的,文藝云云不過是一種手段,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毛澤東分配給知識份子的邊緣任務,是「長期地合作」,「合作」二字用得很妙:如果知識份子起來響應工農兵的「革命」和「工農兵文藝」,當然便是「合作」,否則便是「反革命」。 那麼,該怎麼「合作」法呢?毛澤東也有具體的說明:「文藝界的主要的鬥爭方法之一,是文藝批評。」原來在「工農兵文藝」政策下的所謂文藝批評,乃是一種鬥爭方法,然則鬥爭的目的何在呢?毛澤東也說得很清楚:在於「使不適合廣大群眾鬥爭要求的藝術改變到適合廣大群眾鬥爭要求的藝術。」 在同一篇「講話」裡,毛澤東又說:「那末,馬克思主義就不破壞創作情緒了嗎?要破壞的,它決定地要破壞那些封建的、資產階級的、小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的、虛無主義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貴族式的、頹廢的、悲觀的以及其他種種非人民大眾非無產階級的創作情緒,對於無產階級文藝家,這些情緒應不應該破壞呢?我以為是應該的,應該徹底地破壞它們,而在破壞的同時,

[轉貼]龍應台之不可回收性

http://blog.roodo.com/milifonoh/archives/1842750.html 2004 年 3 月,姚人多在〈總評陳文茜現象〉當中寫道: 長久以來,陳文茜的言論一直被人視為理性的言論,她的論述是由歷史、資料、 檔案以及數字所支持起來。收看她節目的人是上述這些東西的信奉者,這原本是件好事。不過,台灣的問題出在,我們的中產階級在知識上是極為貧血的,貧血到認為論述如果是以理性的形式呈現出來,那麼論述的內容便是理性的。也就是說,這些號稱喜歡理性論述的中產階級事實上沒有足夠的知識來判斷陳文茜所講的東西到底是不是真的。 這段話很清楚的說明了,像陳文茜、南方朔、龍應台這類人物的言論,為什麼那麼容易為人所接受。6 月 27 日龍應台發表在中國時報的文章〈今天這一課:品格〉是最近的另一個例子。 龍應台的文章向來有兩大特色。第一個特色是,不論談論什麼事情,他都有將背景抹消之後,再憑空談論的傾向;第二個特色便是以感情替代論理。〈品格〉一文也不例外。這篇文章的主題是陳水扁總統的罷免案,主旨大概可以摘要成兩點:(1)台灣人行使罷免權,這是台灣民主史上光榮的一頁。(2)元首的品格很重要,而陳水扁作為一名國家元首,他不具備元首應有的品格。 很有趣的是,龍應台口中的罷免,是沒有背景的罷免,他並沒有提到這個罷免案的來龍去脈。但是,正是這個罷免案生成的背景與原因,決定了我們論斷罷免案是台灣公民的榮耀還是恥辱。龍應台也說,陳水扁不具備作為一名元首應有的品格,但是他同樣沒有交待,使陳水扁「沒有品格」的整個背景在哪裡。抹消了足供評論事件的背景之後,龍應台再以他一貫的手法,將罷免案和元首品格的論斷全部訴諸感情。在這整篇文章當中,我都沒有看到他的論理過程。我看到的是,他在每一個需要陳述說明的事件上,都並未交待事件經過與事實,在每一個需要論述的環節上,他沒有試圖建立具體事件與他的結論之間的關聯,卻以大量的情感來包裝論述的空洞。 龍應台寫道: 每一件貪腐弊案的揭露,都使政府的權力運作增加一分透明。每一篇對金融勾結的報導,都使人民對公共政策多一份警惕。每一次政治人物的演出,都使人民更熟悉他的伎倆,看穿他的破綻,認清他的品質。不要小看了台灣人民,台灣人民在弊案中累積他對權力本質的認識,在喧囂中磨利他對政治人物的判斷,在紛紜中加深他對公

[節錄]魏雋展-你是否仍與深信的劇場本質在一起?

在某次過年的聚會中,他們一群兄弟姊妹聚在一起,六七十歲的人們圍著桌子吃飯,我陪母親出席,我是唯一的年輕人,談話中大家輪流聊著自己兒女的問題,大有不勝晞噓之感,大都是一些關於兒女不聽話的無奈與抱怨。 我的小阿姨,這群兄弟姊妹中最小的妹妹,發言了: 「我告訴你們,要改變的是我們。」 一開始的發言就讓我覺得力量十足,她接著說︰ 「我兒子跟女兒以前吃完飯都不洗碗,就直接坐在客廳,我累了一整天要叫他們幫忙洗碗,他們只會說,等一下再洗就好啦,然後繼續坐著看電視,我看著那些碗筷,心裡就不快活,所以我還是自己洗掉。然後他們兩個包括我老公,回家後東西都習慣亂丟,我看不下去,就在後頭撿,我覺得累,就開始念,他們聽了覺得不舒服,嫌我煩,搞到最後,他們不高興我也不高興,但是誰都沒改變,我只覺得每天事情做不完,很累。」 小阿姨停下來喝口酒,夾了一塊牛肚,一邊嚼著一邊繼續說: 「後來有一天我想,我到底幹嘛這麼累?所以我想了一個方法,我的需求是,我不喜歡看到家裡髒亂,他們的需求是,工作一天很累,他們不想一回來還要很規矩地把東西都放好,所以我發明一個遊戲,我準備一個大箱子,只要看到有東西亂丟,或是任何看不順眼的東西亂擺,我就把這些東西都丟進箱子裡,但我不幫他們整理也不幫他們放回原位,那是他們的責任,等到他們發現東西找不到,他們自己去大箱子裡面找,這樣一來,我不用念他們,但我們都可以有自己的節奏和空間。」 聽到這裡,我覺得相當驚喜,對一個六十歲的女人來說,在充滿慣性的例行生活中,還能突破思維,並改變做法,這根本就是創作! 「後來,我就改變想法,我做完菜,叫他們要洗碗,然後我就去做自己的事,我發現他們在看完電視後,他們就會自己去洗,他們其實願意分擔工作,只是他們的節奏跟我們不一樣,我們這一代被教成東西用完就要洗,但是他們就想要多休息一下,多放鬆一下,可是他們還是會洗,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一直去抱怨小孩子怎樣,我們自己腦筋要轉,我們真的要改變。」 全文見2010/4par表演藝術雜誌p.58~p.60

[轉貼]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http://www.cs.amherst.edu/ccm/prufrock.html T. S. Eliot S`io credesse che mia risposta fosse A persona che mai tornasse al mondo, Questa fiamma staria senza piu scosse. Ma perciocche giammai di questo fondo Non torno vivo alcun, s'i'odo il vero, Senza tema d'infamia ti rispondo. Let us go then, you and I, When the evening is spread out against the sky Like a patient etherized upon a table; Let us go, through certain half-deserted streets, The muttering retreats Of restless nights in one-night cheap hotels And sawdust restaurants with oyster-shells Streets that follow like a tedious argument Of insidious intent To lead you to an overwhelming question... Oh, do not ask, `` What is it? '' Let us go and make our visit. In the room the women come and go Talking of Michelangelo. The yellow fog that rubs its back upon the window-panes The yellow smoke that rubs its muzzle on the window-panes Licked its tongue into the cor

[轉貼]劇場不是文創產業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263380.shtml 【聯合報╱鴻鴻(作者為導演、詩人)】 2011.04.10 01:08 am 真心話說在前頭:劇場不是文創產業。 政府把劇場看成文創產業,準備挹注大筆推展預算,照理說應該感恩戴德才對。可是我不得不說,這個誤會可大了。 劇場是一種高耗能的笨重藝術行為。不像影音、書籍,一旦作品完成,即可無限複製流通。劇場卻需要大量人力、空間、耗材,所費不貲,才能持續演出,巡迴更是浩大工程。劇場演出最可貴的「現場性」,必須依靠這些省不下來的手工與汗水,先天就不是易於循環複製的商品。所以一般劇場演出必須靠補助,否則收支平衡都很困難。 台灣的「文創產業」遠景看似誘引企業投資的胡蘿蔔,實際上和各縣市政府熱中的嘉年華,思維如出一轍,就是要吸引人潮。官辦活動向來重量不重質,只要人潮湧入,媒體曝光,就算成功。至於節目內容,根本無人深究。眾多演藝團體為了花博、為了建國百年的丁點經費,勉強端出良莠不齊的節目,仍然無助於整體藝文環境的提升。 台灣政府瞻望的「劇場產業」模型,無非是百老匯歌舞劇、或大陸的「印象系列」,然而那都必須仰賴大量觀光客的支撐。 鼓勵團隊往「定目劇」發展,觀光需求與藝文市場兩環配套卻都未成熟,連揠苗助長都算不上,只能說是緣木求魚。這只能證明一點:主政者腦中光想著一件事:商業=政績。然而事實證明,每年台灣能有幾部「寶島一村」、幾部「海角七號」?成功範例並不能代表這是藝術創作唯一的出路。 事實上,多數表演團隊,都還陷於無米之炊的窘況。辦公室、排練場、合適的演出場地,無一不缺。有點慈悲心的文化局(如台北市),會苦心找出閒置空間,讓劇團申請使用。然而空間會閒置,通常是由於老舊不堪、空間畸零、偏遠難至,又經常比鄰住宅區,只適合排練默劇。總而言之,是把一些難以利用的廢墟,暫時「施捨」給表演團隊。 稍好的閒置空間常位在商業用地,電費高昂,表演團隊根本負擔不起。水源劇場蓋好了卻變成蚊子館,無人有能力進駐,就是一例。 一方面政府寄望表演團隊能代表精緻文化出國爭光、又能在節慶時幫忙錦上添花;另一方面,卻是任由多數團隊三餐不繼,撿社會資源的殘羹剩菜。文建會的扶植辦法和國藝會的個案補助,猶如杯水車薪,無法解決藝文環境的根本困境。

凌遲考小記(恐怖慎入)

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Pnf_C-wfdo I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qG9VWqbqv0 網路上的畫質並不清晰,但是這個作品大概是陳界仁最為人所知的代表作。 這兩年的兩次展期,一次是在大趨勢畫廊,一次是在北美館,都有播放這部作品。 這個影片的發想是來自影片的最後一張照片,也就是西方人所拍攝的一張1905年的中國人凌遲照,隨後造成了長期西方對中國人一個既定的恐怖、落後印象。這部黑白影片用緩慢而詩意的速度以三個銀幕放映,讓我想起很久以前電影史上曾拍過的《拿破崙》傳記電影。 我不認為這部影片殘酷,「重現」與「真實」是有距離的。「真實」的血淋淋到「重現」被處理乾淨,影像用以撞擊心靈的並非凌遲本身,而是「視線」。陳界仁「攝魂」各種觀看者,將其投射於現代。在那個年代,「東方」為「西方」以強勢觀看;到如今,沒有改變。 或許有一點改變,就是「東方」開始審視「東方」。

我跟不上時代的電視劇經驗-台劇篇

我看電視劇是有一個順序的,這裡指的順序是國家,也就是循著台灣→大陸→香港→日本→韓國→美國的排序來看。舉個例子,大概就是痞子英雄→暗香→Bloody Monday→原來是美男→Criminal Minds,所以當我把《痞子英雄》看完後,下一次看台劇就會常常是半年以後,可以說我根本沒專情過哪個劇種,常常別人都已經把今年五六個強檔看完了,我還在耳聞階段。積得太多我還列了張清單,然後在聽到別人評論後選擇保留或刪除。在電視劇的娛樂行為上,我還挺人云亦云的。 但是這幾個國家的電視劇選擇,有時候還真不太好選。太流行的有時候我不想看,一是一種不過爾爾的離經叛道(硬要引用Angeline評論我的話),一是因為常常期待太高而失落。這種情形最常出現在台劇,畢竟就資訊而言,我們對自己的戲劇最熟悉了;既然熟悉怎麼會還有後者的失落,原因是媒體的炒作,以及我們力捧自己人,偶爾護短,罵了又愛看的結果。我們「恨鐵不成鋼」卻又覺得「尚有可取之處」,海島人的冒險性格就是駛向海洋、闖進森林、掉進坑裡都不會停止,也比較不容易害怕。(於是當我看到最近英國有2.2的地震成了國際新聞,我不自覺地笑了,是不是很不應該?) 可能很多人以為我在說反話,我沒有要否認的意思。事實上台劇也不是一無可取之處。我覺得《痞子英雄》還不錯,痞子演的比英雄好是事實,女主角也討喜,又可以看到我尊敬的金士傑老師以及秦沛,真的沒有甚麼遺憾;後來一輪回來的台劇是二十年前左右的《再世情緣》,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這齣戲,但它確確實實是PTT台劇版精華區記錄過的。興許是Alice Wang拍戲曾遇過況明潔,我突然對年輕的他與楊明煌、再加上翁家明的搭配感到奇妙不已,於是我看了,感到三個人除了臉就是那樣了,如果不是劇情題材實在太特殊,以及配角活靈活現的表演,整個劇終將走向虛無,今日也不太有人想看那種步調的劇情了。此一時彼一時,我或許也太苛了。 後來我還是跳回符合我這個年代的劇,下一輪回選了《孽子》。書我看過,還不錯,白先勇寫出了那個年代的同志圖像,沒有完全花在小情小愛糾葛上;電視劇前八集一整個悶蛋,我都邊聽邊看P2,直到第九集吳敏給張先生趕出去,我才被這種BL文裡準備開虐的俗濫情節吸引回來,然後慢慢發覺:范植偉的演技和私生活可以分開看了,金士傑戲份少但難忘,丁強這個楊教頭自身難保卻又愛護後輩,心軟善良,庹宗華和馬志翔最為導演編劇厚愛,支

黑金企業

圖片
來自Yahoo!奇摩電影 我老是把這部片和《險路勿近》放在同一時間點上比較,原本很喜歡丹尼爾戴路易斯的我,這次卻不能投這部一票了。 從《紐約黑幫》開始,丹尼爾戴路易斯就是兩撇鬍子的造型一直到現在,原本帥氣的外表硬是往「老粗」的方向前進。許多帥哥美女想要突破演技就是要「扮醜」、「扮樸素」以脫開看外表的困擾,早在他的年代就開始了。 電影前半段是挺好的,一個老粗開發石油,看著油井火燒天的場景真的是氣勢磅礡,一片荒蕪就此開天闢地,是我最喜歡的部分;那種粗人難得一見的溫柔施展在對兒子的舉止,也讓這個人物有別於典型平板的西部傳奇。小人物的故事在現在已不再只具有奮鬥的意義,他們的現實、人性的缺陷成為一種厚重角色深度的書寫視角。 後半段我比較不能接受的應該是父子之情的轉變,很生硬。我一直覺得這種「很多年後」的變化常常就把事件簡單化了,根本沒有辦法像連續劇那樣拍出關係上細微的種種,觀眾只能直接說服自己,「一個暴發戶的利慾薰心使他周圍的人事物隨著時間流逝而變調」,自此,劇情怎麼發展都是陳腔濫調了。 有人稱這部作品如「史詩」,我認為以前半段而言是的。可能有人會問我為何認為《險路勿近》勝過本片?我以為是「一致性」的關鍵。角色的一致性以及劇情的轉折部分,《險路勿近》都處理得比較順暢,殺手/被追殺者保持著拉扯的距離與獨特性,吊盡觀眾胃口;《黑金企業》中的父/子、商人/牧師關係卻盡化為美帝國崩潰的縮影,弱化了形象,在結局則拖出一灘血水。

抓馬索理論組注意事項

我在準備過程中常想找心得文來看,但是少之又少;我一共考兩間學校的理論組:臺大與北藝。其中大概臺大有一兩篇,今年有人新發一篇在PTT的Drama版上,北藝基本上是沒有的。至於零散的考試現場記述、面試過程等,則散見各部落格,通常參考有限,因為零散記錄很少談到放榜結果,只講放榜結果的又沒有寫準備過程。所以我就想寫一下,但是不打算像Graduate版鉅細靡遺。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沒有任何絕對。 先列成績 1.臺大戲劇學系碩士班甲組(主修文本、理論、戲劇史) 正取6 英文(A)                        64 (本所英文50%: 56) 中國戲劇及劇場概論 69 歐美戲劇及劇場概論 79 中西戲劇家專題 72 考試總分220 錄取最低分數 212(門檻180) 2北藝戲劇學系碩士班 正取1                                 原始得分 百分比 百分比實得分數 中國戲劇及劇場史 93              30%     27.90 西洋戲劇及劇場史 67              30%     20.10 研究計畫審查(戲碩)90.33        20%    18.07(科目低標75) 面試(戲碩)                90.33        20%    18.07 總成績84.14 最低錄取標準66.6 注意事項: 1. 每年都有重榜生,但兩校的考生組成還是有差。臺大理論起家,實作積極發展;北藝實作為主,理論歷史悠久。看考生選擇。 2. 臺大大概是36取9,北藝11取5,看起來錄取率都很高,但是我想提醒各位,沒有什麼輕易就能考上的系所。去年臺大最低錄取分數181,不足額錄取8位;今年臺大最低錄取分數212,到底有幾位考生過了門檻,誰也說不準。北藝理論組是要交研究計畫以及面試的,你要準備筆試、研究計畫以及備審資料,而且面試還是出了名的XX,各種說法如刁鑽、黑臉白臉、狂電考生等等,都讓經歷過的人嚇出一身冷汗。至於我自己的話,等下再說。 3. 今年臺大英文(A)的表現,抓馬索特低,有點反常;以往抓馬索可以高過總平均15分以上,今年卻低2分,我不清楚原因,但各位一定要念英文。 4. 中劇史方面,臺大主本是《中國戲曲發展史》

2011/4/5記言

1. 戈爾德思 作家對人生不見得比別人懂得多 可是搖筆桿的人更要懂得如何說故事 2. 金長勛 藝術家的痛苦是福 3. 小孩子的事情 讓小孩子自己處理是最好的 4.William Shakespeare《皆大歡喜》 All the World’s a Stage. 5.. 口是入禍門 舌是斬身刀 6.裴多菲(匈牙利愛國詩人)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7.王安石 本欲變學究為秀才 不意變秀才為學究 8.珊曼莎.克羅夫(《群》角色) 一切都不復以往了 不過 再想想 抽煙我倒是一直沒停過 我們都需要某種恆常不變的東西 你不覺得嗎 9.Robert Altman 拍電影可以讓人活好幾輩子 10.Robert Altman 電視是藝術 你瘋了嗎 它是廣告 11.Robert Altman 我只在追尋人類的真實行為 12.Robert Altman 和觀眾一樣 我喜歡欣賞畫面上發生的一切事情 最痛恨只能見到兩張特寫面孔翻來覆去 13.Robert Altman 電影和一幅畫 一段音樂最接近 它是一種印象 對角色和氛圍的印象 我試著以感性 而非理性的方式捕捉觀眾 14.Robert Altman 我的電影只探討一件事 奮鬥 社會上的奮鬥 文化上的奮鬥 要活下去的奮鬥 15.Robert Altman 最可怕的陷阱 你開始模仿自己 16.Robert Altman 給我小孩的忠告 永遠不要採納任何人的忠告 17.鴻鴻 昨晚他說搞創作的人必然很脆弱 因為他們作品最敏感真誠動人的就是靠這些 但是別人很難從這個觀點理解個人行為 只有靠作品 這證明他了解自己的脆弱 (1990.6.23) 18.楊德昌 保羅賽門一輩子沒做過一件不屌的事 19.鴻鴻〈孤獨的狼〉 楊導認為黑澤明是越老越糊塗 雷奈卻越老越清楚 又覺得小津名過其實 成瀨才真正厲害 而他在新電影早期最推崇的是柯一正 曾壯祥 對於用東方美學魅惑外國觀眾的作法 他深深不以為然 20.楊德昌 有種就用鋼筆寫文章讓人家佩服 不要用毛筆

2011/2/28記言

1. 白羊座是最薄情的星座 同時也是最深情的星座 他的愛只發生在一秒 可能只有一秒 但也有可能因為一秒延續一生 2. 只要是有鏡頭的地方 哪怕你感覺你已經豁出去了 或是非常放鬆 實際上拍出來的 頂多也只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你 3. 生命的鐘啊 可以為了我們 稍稍放慢腳步嗎 4. Gibran Love gives naught but itself, and takes naught but from itself. Love possesses not nor would it be possessed. For love is sufficient unto love. 愛除了自身別無所予,除了自身別無索取。 愛不佔有,也不被佔有。 因為愛有了自己就足夠了。 5. 佛洛依德 人的意識就是一部肥皂劇 充斥著暗藏的欲望 敵對的心理 邪惡的動機 自我欺騙和充滿隱含意義的夢 6.Pirandello《亨利四世》 我說 你們都是傻瓜 你們早就該知道怎麼幫自己創造一個幻象 而不是為了我 或是為了任何來見我的人演戲 7. 生命再怎麼粗糙 都要活得很驕傲 8.王墨林 八零年代的世代過去了 烏托邦以成了一片荒原 記憶只勝下一支殘臂 或一個頭顱 甚而只有一片空洞的遺忘 而生命的虛空性就是從遺忘中顯現出來 9.阿彬(《荒原》角色) 我們根本跨不過解嚴或戒嚴 新與舊 過去與現在的鴻溝 八零年代的反抗記憶漸漸變成了一灘臭水 大家唯恐避之不及 10. 比賽得獎的次日 真實的舞台才將展開 11.歌德 年輕時 有人伴你你就強 年老時 越是孤單你越強 我們都在相互陪伴著等待老去 12.納蘭性德《木蘭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願

2011/1/3記言

1. 佛曰:「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 2.特蕾莎修女 生命是一場遊戲 盡情與它玩耍吧 生命如此寶貴 怎可將其摧毀 3.Erich Fromm(德國心理學家) 如果這就是我的一切 If I am what I have 如果我失去了這一切 and if I lose what I have 那麼 我又是誰 Who then am I? 4.William Shakespeare 父為子付出 雙方皆喜 When a father gives to his son,they both laugh. 子為父付出 雙方皆悲 When a son gives to his father,Both cry. 5.Emily Dickinson 希望是長著羽翼的生靈 於靈魂中幽棲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6.王墨林 你可以看到 在全球化的城市空間和流行文化裡 年輕人的身體愈來愈相似 也就是說 現代化造就了同質性的身體 7.王墨林 對我來講 舞台是一個精神世界 所有的身體都是幽靈 8.王墨林《黑洞》 明眼人仰賴視覺去辨識空間 身體常常是不在場的 而盲人的空間是慢慢摸出來的 他們是活在死亡一般黑暗的世界裡的幽靈 把我們身體所感覺不到的都摸得一清二楚 9.蕭艾 戲劇是用人生經驗醞釀出來的藝術形式 10.甘地 孩子們不會為繼承而來的罪惡所影響 因為靈魂的本質是純淨的 11.「自戀」的心理學定義 他的生活的每一個側面 都是由膨脹的自我意識所構成 12.李小龍 讓你的思緒變成空白 無形無色 就跟水一樣 如果把水放進一個杯子裡 它會變成杯子的樣子 把水放進一個瓶子裡 它會變成瓶子的樣子 把它放進茶壺裡 它會變成茶壺的樣子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你得跟水一樣 我的朋友 13. 謝謝你寬容斂我半世輕狂